西方艺术家如何描绘人类眼中的大海
2019-11-28 09:14:15 来源:布林客BLINK 作者:苏也

\

所谓的的「西方世界」(Western World),一般来说主要是指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诸如绘画、音乐、戏剧、文学、诗歌等形式的西方艺术,他们的根源都来自希腊文明,也就是地中海文明。而如果我们看看这些俗称的西方世界国家,大多临海,需要通过海洋和海路航行去建立和这个世界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大海就成为了西方世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不少艺术家关注和描写的对象。

与此同时,大海也有着自己的无穷魅力。在人类的科技文明不如今天这样发达的日子里,大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是一个深不见底、旷阔无边的神秘存在,有点儿类似于在上个世纪我们人类对于宇宙的想象和感知,那是一个充满了神秘力量,不能够被完全掌控的物理空间。

\
美国画家Andy Thomas的Moby Dick

因此,挑战大海,就成为了一种人类测试自我勇气和自身能力的象征。在我们熟悉的许多西方文学作品里,都有过这样的主题,例如《老人与海》、《白鲸》、《海底两万里》,这些文学作品里的大海充满能量,令人向往,又具备几乎吞噬人类的巨大力量。

可以说,大海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人类挑战自我、考察人性、实现成长、探索未知的战场。类似于去征服自然,到海上去,是一种具有神圣使命感的事业。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一代又一代的航海家、探险家和科学家,通过个人的努力去探索世界、描述自然的力量、发现地球的秘密,而这并不只是哥伦布们在做的事情。艺术家在描述大海时,也充满不屑一顾的热情,有的时候简直毫不逊色于在海上航行的水手。

\
William Turner 油画作品

说起西方的绘画艺术,在其历史中,从未有过一位画家如英国画家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 1775-1851)那样执着于描述大海。在电影《透纳先生》中,就有这样的桥段,他常常背着速写画架和各种材料,徒步旅行在英国各地的高原、湖泊、山崖、海边,为的就是一睹晨间的海面金色霞光和无尽翻腾的汹涌海浪。在透纳留下的大量的水彩速写和油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不断出现的大海形象。而透纳也像是一位老道的水手,有着一对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双手,把自己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与对海洋的探索都直接抒发在油彩和画布上。

\
电影《透纳先生》

从1790年开始,透纳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展出他的水彩画,直到1796年,他开始了他的油画作品创作。他的第一幅油画《海上渔民》(Fishermen at Sea),就描述了一个深色调的出海故事,具有神秘而扣人心悬的视觉特色。

这幅画面描绘了在怀特岛附近的一处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些渔民伴随着皎洁月光出海捕鱼的图景。这幅画犹如一曲清冷的咏叹调,将人类生命的脆弱性与云层背后闪烁的月光结合在一起,同时把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和对自然崇高力量的致敬并置在一起。那黑暗中阴云密布的天空,以及渔船背后宽阔的大海和背景中威严的海岸礁石为代表,显示出来了大自然不为人知的力量。而那夜晚月亮的冷光与渔民的小船上透出的温暖的灯笼之光,也在画面的色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出来画家对于人类探索大海的行为给予的充分肯定与同情。

\
透纳的速写本

可以说,从透纳的第一幅油画开始,海洋,就成为了他一个充满标志性的绘画主题,从各种角度、维度、情绪出发,展示出了特纳作为一名画家那广泛而博大的雄心壮志。他拒绝成为一个服务权贵阶级的传统画家,他像是抱着一颗地质学家和航海家的好奇心与勇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反复地琢磨、展现、刻画、渲染出大海与星辰的壮美辽阔。而他的作品在海洋主题的描绘基础上,也如历史画一样的多元,融入了文学和神话的影响,总是把自己对于人类精神的评价与自然的景观紧密结合,由此挑战了传统绘画大师的风格,并在绘画技术上取得了快速的进步。

在18世纪的艺术历史中,描述神话与宗教故事的历史画是画坛上的绝对主流,而记录和描述大自然景象的风景作品其实并不受人重视,在艺术地位上远低于历史画。但是,在透纳的笔下,人们看到代表人类文明的大船可以在充满阳光、风暴、大雨和雾霾的海上航行,而海洋可以从各种颜色、各种天气、各种形态出现,气质上流露出如古老神迹一般的壮美景象。这种自然力量和人文力量的共存,和挥之不去的对抗性充满了戏剧的张力。因此,透纳的风景画,以描绘大海的壮丽景色为例,展现出了前人不曾有过的技法、胆识与渲染力,因而闻名世界。

\
The Slave Ship, originally titled Slavers Throwing overboard the Dead and Dying—Typhoon coming on ,J. M. W. Turner, first exhibited in 1840

在1840年展出的《奴隶船》,就是一个绘画历史中最为震慑人心的画面,也是艺术家对海洋力量的迷恋的一个最为突出的例子。这幅画是根据一首诗歌作品完成的,而这首诗的内容描述了一个关于奴隶船的真实而悲催的故事:狠心的船长在1781年,把船内已经生病和濒临死亡的黑人奴隶抛出了船舱,以便可以得到一份海洋保险金。一方面,这幅画的风景部分渲染,让画家描述了他看到和想象的一种大自然的无穷力量;而另一方面,血红色的天空,也让画家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反思了人类文明的行径。

\
J. M. W. Turner《奴隶船》细节图

这幅波澜壮阔的画作中,一个个黑人奴隶被抛出船舱,一个个生命就这样在海上迷失了。透纳捕捉到了这个真实历史事件的恐怖性和一种大自然的黑暗张力,通过充满动感的颜色,和如火焰一样的光线融化了海洋和天空边界线。《奴隶船》的惊人技法和具有人性批判意味的作者思考,让几乎所有的艺术评论家都认为,这是透纳所有描述大海壮丽的作品中最为不朽的一幅。

他尤其注重描画在水面的光线、雾气、天空和火焰一样的云朵晚霞,着力描绘出光线和大气的一瞬即逝的效果。许多避开具体细节描绘、注重整体氛围的绘画技法,直接为后来法国印象派的绘画理论开辟了新的理论道路。

\
J. M. W. Turner的水彩画

大海,如一个狂野不羁且满载希望的高原,成为了人们征服外界、提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据说,透纳曾经在暴风雨的天气中,把自己捆绑在大船的桅杆上,就是为了亲身体验暴风雨的力量与景象。而他逐渐舍弃描画实物的细部、追求整体画作的氛围,更是为后世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探索之路。因此,透纳就是一位绘画艺术中的探险者,他云游四海,创作丰富,透过画笔他教会了人们去更好地看待大海,并尊重自然的力量。他的作品对后期的绘画创作有相当大的影响,不愧为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

再说回到西方艺术,西方国家,尤其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成长都是建立在海洋文明之上的,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建立了海上霸权就意味着掌握了海洋文明,掌控了海路就意味着垄断了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因此,如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在艺术史上绽放过无限光辉的西方国家,无不是在历史的某一阶段中统领过海上霸权。大海,意味着资源,意味着力量,意味着财富,也意味着一种身份和地位。

\
Édouard Manet,Steamboat (Seascape Calm Weather) 1864-65,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法国现代主义画家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因为他出色的肖像画而闻名世界,例如《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都是人尽皆知的法国现代主义绘画佳作。而在他用自由的笔触描述资产阶级生活的同时,这位法国男人依然用画笔记录下来了他对于大海的向往。

\
Édouard Manet,Boating,1874,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马奈的一生中画过许多与大海有关的作品。除了一批描绘如游船、码头、海上航行、船上甲板、海上渔船等较为日常、较为平静的景色为主的海上画面之外,马奈还画过一些具有历史事件意义的大海故事。反映出来马奈作为一个画家,对现代生活的反应和思考,包括记录下一些对于国家战争的绘画作品,这些题材可能被视为对「历史绘画」(historical painting)类型的现代主义表现。

\
Édouard Manet,The Kearsarge at Boulogne,1864,藏于大都会

在这类作品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基尔萨尔格与阿拉巴马战役》(1864年),被称为美国内战的「瑟堡战役」。这是一场海上小冲突:发生在美国南北内战期间,美国军舰「基尔萨尔格号」(Kearsarge)在将入侵者「阿拉巴马号」击沉,获得胜利。由于这一海战发生在法国沿海,于是在法国成为了头条新闻。

有趣的是,马奈并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广为人知的事件,而是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将这个历史事件画成了两幅画作:一个是《海战现场》(现在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和《基尔萨尔格与阿拉巴马战役》(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不过,基尔萨尔格号在战后的几周后停靠了法国海港,马奈也赶紧去现场围观,并画了一些速写。

\
Édouard Manet,Alabama and Kearsarge, 1864 藏于费城美术馆

但是,在这些描述海战的画中,马奈是在阅读了相关文字的报道之后,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充满张力的画面技巧,飞快的完成了这幅画。甚至仅在真实海战胜利的26天之后,这张画就出现在了一家巴黎画廊的展览中;这种事如果放在今天,那也是说明了一位卓越画家的蹭社会热点成功。

在这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奈不同于透纳那样的海洋处理:他不选择给海战赋予如同古典神话那样的绚丽多彩的画面气质,而是整个画面布满了暗灰和深蓝色的情绪。且在画面的四分之三的部分都描述海上的情况,给人一种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这幅画使用了高高的俯视视角,和倾斜的观看角度,来暗示一种充满动感和波浪晃动中的战斗的混乱效果。这画面里还有些细节,例如:在画面顶部笼罩的浓烟中,有人跳船;而在图片的中央,一团青绿色的海浪中有人正抱着船身的残片漂浮,等待着救援;整个画面里充满了蓝色和灰色的海浪;而远处的其他人,则完全抛弃了正在沉没中的阿拉巴马号。

\
Édouard Manet, Sailing Ships and Seagulls, 1964-68

马奈本人对于海上生活一定是有迷恋的,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违背了身为法官父亲的意愿,拒绝进入父亲从事的法律职业。尽管他具有过人的艺术才能,但他从心底渴望从事海军职业。马奈在16岁时就参加了法国海军军官精英训练学校的入学考试,可惜他没考中,但他决定,继续在海上度过必要的一段航海生活,加强经验,过段时间后再次参加考试。

\
Édouard Manet,The ship‘s deck. 1860

于是,他曾与其他年轻的海军候选人一起,在法国和巴西之间航海旅行,在一艘小型帆船上度过了大约四个月的时间。但是,最终他还是在海军考试中不及格,不过却在艺术史上获得第一;一年之后,他终于放弃了海军梦,去巴黎老老实实学习了艺术。不过尽管如此,马奈毕竟拥有过短暂的海洋生活经历,而他一直以来怀抱的海军之梦也最终实现在了画作之中。

海洋就像个性情难以揣摩的老人,既有他狂风暴雨的一面,也有他宁静致远的一面。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大海是否已成为了人类文明相互争夺资源、相互比试武力的场地,不变的是,大海总是博大而丰富的。所以,无数的艺术家都为大海的神秘、壮丽和宏大所倾倒,想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记录自己眼中的大海。

到了21世纪,艺术的媒介和手段愈加丰富,电影、视频、装置艺术都进入了当代艺术的领域。英国当代著名的女性艺术家,塔奇塔·迪恩(Tacita Dean)长期以来就一直利用她的电影、摄影和绘画艺术描绘着她眼中的大海。与透纳那种充满男性荷尔蒙张力的绘画作品不同的是,迪恩她的作品显得非常缓慢安静。画面中,她表现了人类对于天空、船只、海洋和灯塔等事物的细腻入微的情感,情绪上充满了女性的敏感、细腻、浪漫,和对于旧时海洋文明的眷恋。

\
英国女性艺术家,塔奇塔·迪恩(Tacita Dean)

其中的一个代表作是1996年完成的《迷失海上》(Disappearance at Sea)是一部由16毫米的彩色胶片拍摄完成的电影短片,在英格兰北部的特威德河畔,在一个名叫St Abb's Head的灯塔上,这部14分钟的电影缓慢的记录了一个大海的故事。

\
塔奇塔·迪恩(Tacita Dean)的《迷失海上》作品截图

《迷失海上》没有什么剧情故事,是由一个静态摄像机捕获的七个长镜头组成,在旋转的灯塔灯泡的特写镜头中,和俯瞰大海的镜头之间交替显示。伴随着灯塔里发出的有规律的机械运动的声音和此起彼伏的海洋自然声,包括周围的风声、海鸥声、海浪声,这是一个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的声效环境。随着电影的进展,时间场景上从黄昏变为夜幕降临,天空的颜色在一系列的黄色、红色和紫色中缓慢地渐变移动。

\
唐纳德·克劳赫斯特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唐纳德·克劳赫斯特(1932-1969)的真人故事:他是一名英国商人和业余水手,他曾长期在世界各地的大海上航行,甚至不断尝试新的航行路线,随时迎接突如其来的失败,在现代文明生活中依然崇尚大航海精神,不惧死亡。

1997年,迪恩解释了她如何理解克劳赫斯特的探险精神,她认为,他的故事是关于人类的失败的勇气呈现。关于大海,我们人类还有太多的未知领域,人类的理智在海上或许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一种被「悬置」的信号,甚至是一个折磨人的心理状态。

\
塔奇塔·迪恩(Tacita Dean)的《迷失海上》现场图

迪恩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重新观察克劳赫斯特的故事,认为他的探险生涯是一个充满孤独的个人世界,是一个充满了人类传统思想与理想化勇气的困境。所以,迪恩的《迷失海上》就像是一则现代生活寓言,风格上诗意而缓慢,却内核十分沉重,让人们看到茫茫大海的无穷无尽,个体生命的渺小,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这种诗意的电影,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体会大海,重新认识海洋的力量,反思人类的探索精神。告诉我们,面对大海,我们不仅要探索它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层面,还要反思海洋文化对于人类精神的心理作用。

不过随着西方世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从对于海洋的恐惧和崇拜,走到了全面征服海洋、掌握海洋、利用海洋的阶段,甚至到今天,人类已经到了威胁海洋、破坏海洋,需要我们去关注海洋、保护海洋的新一阶段。

因此,西方艺术家们,除了在物理层面、精神层面探索大海对人类的感召力之外,人类的活动对于海洋生命的影响,这也是不少西方当代艺术家们探索的主题。其中,马克·奎因(Marc Quinn)作为英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英国青年艺术家」(YBA)运动中的一员,他的艺术作品就常常以大胆的表现和独特的材料使用而闻名世界。在生命主题的一贯探索中,海洋环境与海洋生命也成为了他一直关注的问题一员。

\
《毒性升华》(The Toxic Sublime)系列作品

在2015年,他新创作的一系列绘画作品《毒性升华》(The Toxic Sublime)就展示了他对海洋这一概念的私人理解,尤其是充满创意地讨论了人类工业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这个系列是一组扭曲的、三维的“风景”,模糊了绘画和雕塑的界限。奎因用了一张在海滩上拍摄的日出照片印在画布上,然后对这张照片进行解构、改变和腐蚀。画布进一步经过喷涂、打磨、弯曲和折叠而改变形态,在此过程中奎因将画布带到城市生活里——伦敦的街道上,在那里使用砂光机、街道上的碎屑、链条、钉子或下水井盖,对这幅画进一步“破坏”。最后城市的打磨完成了画布的最终样子,在画中留下如幽灵一样的轮廓。

\
《毒性升华》(The Toxic Sublime)系列作品之一

在他的这一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大型的雕塑作品:一些被侵蚀的贝壳雕塑,或是被冰冻住的大海波浪。

\
《毒性升华》(The Toxic Sublime)系列作品之一

这一系列新的雕塑作品主要由不锈钢和白色混凝土的材料制成,其中一个名为《冰冻波浪》的作品长度超过了7.5米,十分具有视觉震撼力 。通过引用流体动力学科学的技术,奎因用最新的三维技术捕捉了一股充满力量的海浪,把这种具有古老的历史和巨大动力的潮汐动作变成了一个当代艺术中的定格时刻。他采用不锈钢、混凝土来浇铸这个来自大自然的景观,形成一个巨大波浪的当代雕塑,但同时也是展现出来了人类技术对于一种原始自然里的猎杀。

\
《毒性升华》(The Toxic Sublime)系列作品之一

艺术家在这里似乎是让我们反思人类自身的强大能力,海浪这种来自自然的巨大力量与美丽景色比我们的历史更长久,也比我们更强大,我们在技术野心的支持下,也要适度反思自己的行为。无论我们干扰了地球多少,大海和天空这种优雅而简约的巨大力量,都比我们人类已知的力量、理论和知识都更加强大、古老、隽永,值得我们充满敬畏地对待。

\
艺术家奎因

这些作品在伦敦著名的“白立方”画廊展出,获得了大众的关注和讨论。在这些作品中,奎因十分逼真、十分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类海洋探索的反思。他在英国海边收集贝壳、石块、漂浮物,并把它们带回工作室,再进行放大、打磨、改造,形成充满都市气息、当代风格的雕塑物,让参观的人们重新思考自我生存与海洋保护的关系。海洋的魅力和力量确实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类进行探索,但是,我们也要记住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体,也要时刻保持对于自然、海洋、未知世界的敬畏之心。

编辑:江兵

标签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
新闻热线:010-51374003-809/818/808  主编信箱 Email:art@99ys.com 客户投诉
编 辑QQ:117359111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01商务楼2010室 邮编:100015 99艺术网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文网文[2010]179号 京ICP备19027716号-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北京久久弋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常年法律顾问: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36号

(0)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