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作的状态一直保持得很好,个性上他是一个心态很好、很率性的人,心态很年轻,始终对生活保持着热情和好奇心,还有自己的追求。他的人和他的画很统一。他不同系列的作品我都喜欢,因为他每个阶段面对的问题不一样,但他保持了一个一致的东西,就是把他本人性格中那种率性的东西表达得很充分。从大学到现在,我们一直都是很好的关系,他绘画上的才华不用说了,这是大家都公认的。我特别羡慕他的是能一直保持很好的状态。他的《桃花》系列刚出来的时候最先在上海展出,那时我去了,我当时看了很激动,还跟朋友讲“老艺术家越画越好了”,还能画出这种很有激情的东西,让我印象很深。
——张晓刚(艺术家)
春芽、张晓刚和我是大学同学,我们住在同一个寝室里,每天早饭前要一起画一张早景,春芽站在中间,我和晓刚各站一边,看春芽画一笔,我们也画一笔。他上学时就很出色,我们都羡慕他的感悟、感觉能力,特别愿意模仿他。中午和晚饭前还要画一张,互相都有长进。
像春芽这样跨越“伤痕”时期、“乡土绘画”、“85新潮”等几个艺术史进程,目前仍活跃的艺术家,不说绝无仅有,起码是硕果仅存的几个之一。他1981年的《藏族新一代》已经是非常风格化的作品,令艺术界耳目一新。毕业后他和何多苓成为四川画派的领军人物,他们工作的成都画院像庙,他们就像庙里的两个神仙,不断有人来朝拜他们。
春业首先是天才的好画家,他的直觉、直感都是第一流的。他还不受时代的局限。十年前他的东西是好东西,十年后看还是好东西。他还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义工,成都的艺术氛围相对活跃,他做了很多推动的工作。他一直在探索把中国式的表达方式和西方绘画的反思、反叛精神结合在一起,现在已经驾轻就熟了,作品洒脱、轻快,就像我一直很羡慕的成都人身上那种气息,做什么事情都举重若轻。
——叶永青(艺术家)
春芽的作品,从以前的《石头》,到《绿狗》,再到《桃花》,我自己更喜欢《桃花》系列。春芽原来有过一些官方身份,但实际上,就他这个人来说,他是一个挺民间的人,官方身份其实没怎么影响到他的性格和作品。所以桃花的“烂”,挺适合春芽的。他就是一个老顽童,也特别像桃花的那种感觉。桃花的妖冶和绚烂被春芽表现得很好。“烂”这个东西,可以让你想到很多词,搁在一起特别好:溃烂、腐烂、糜烂,最后变成灿烂。一堆最烂的东西,最后变成了最璀璨的。目前我感觉市场上还没有特别接受《桃花》系列,但我觉得《桃花》比前面的《石头》、《绿狗》都更开阔、更好,你看春芽娶了个小美女,也符合这个主题,桃花灿烂嘛。
——黄燎原(策展人)
周春芽是很随和的一个人。我很喜欢他的作品,所以我对他这个人的印象也很好。他的所有作品系列,比如《石头》、《绿狗》、《桃花》,都很好。他是很情感型的作家,不管画什么东西,几笔上去都很有意思。他很早就有名了,这么些年,我感觉他没有什么变化,跟我最早认识他时的状态还是一样的,我们见面聊的话题也还是之前那些东西,很有意思。他是很感性的一个人,不会做作。虽然现在知名度高了,画也有名了,但他还是能保持很正常、很自然的心态。唯一让我有点不满意的是,他从来不喝酒,我们在一起喝酒,他永远是拿一个可乐和我们干杯。
——曾梵志(艺术家)
说起春芽可以想到这类词汇:随和、聪慧、举重若轻、事半功倍、游刃有余——春芽直觉精准,晓得啥事真正重要,正因为心里头拿得稳,表面上才能够那么轻松率性。很多聪明人一看就聪明得很,春芽聪明得看上去漫不经心。他懂坐二望一的道理,当让不争,给自己很多余地。好多人遇事都拿得起,但在遇事放得下方面很少人能够像他。他才不让那些无关宏旨的事来拖累自己呢。你勤学苦练一辈子也很难学到那么老到的单纯。天赋,我说的是他的艺术,也是说的人。
——刘家琨(建筑师)
在同代人中,周春芽一直看起来相当年轻。“春芽”这个名字一方面令他的外貌长期滞后于实际年龄,另一方面也令他的作品中持续涌现着旺盛的生命力。他随和大度,乐于帮助年轻人,不断地为当代艺术开辟新空间,也热心操办各种集体活动,因而在成都一向享有很高的声望。
在艺术家圈子里,春芽算得上是个生活习惯很好的人,不吸烟,不饮酒,喜欢喝茶,读画读帖之余经常四处游历,朋友很多。他结了3次婚,画面上的符号也一直在变化。为追求完美,他不断变化,因为自信,他也不怕变化。多年以来,一系列的作品充分说明,他内在的一切始终都是非常稳定的。
——李旭(艺术评论家)
人们喜欢给艺术界的名家排座次,某某是一线人物,某某是二线人物……等等,对于周春芽,这些都是无足道哉,尽管他的段位已经到顶,但从来不有意显示出自己在这方面的优越性。可以说,像他这样拥有如此之好的人缘,在纷杂的当代艺术圈内是寥寥无几的,由此可看出他的为人和作风。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与周春芽见面,他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虽然身处当代艺术圈内,但却包含一种与众不同的文气和一种雍容的儒雅气,他的自我带有古代文人的道义感,外表上看不出孤傲,却有一层深沉的底蕴,就如徐悲鸿的那个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李小山(美术批评家)
我最早在画册上认识春芽,当时刚上大学,买了两本他的画集。他的绘画语言对我影响很大。1996年毕业分到成都后才第一次见到春芽,感觉就是他太帅了,玉树临风,天然有一种气息。他的画和人是一样的。刚认识的时候叫过一阵周老师,后来就一直叫春芽了,他把自己放得很平和。对我来说,他是老师,朋友,还是亲人。他对后辈帮助特别多,我第一次出国就是通过他。他的为人、艺术对年轻人都有很大的启发。一个艺术家能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很不容易,还能投入精力推动一个地区的公共艺术氛围,更可贵。
——张小涛(艺术家)
周春芽是最早进行艺术形式探讨的艺术家之一。跟很多艺术家不一样,他实际上不太参与潮流,这跟他艺术个性的探索有关。他关注个人感受及个人表现的方式,坏处是他不一定是焦点和中心;好处是不受影响地思考艺术问题。潮流过去之后,关注自己内心世界、个人立场的艺术家反而会变得更加突出。这使得他在经过长时间的艺术探索后,成为所有绘画领域最自由、最能反映艺术个性的艺术家。他用油画去展示、体现中国传统的气质,语言又是当代的,这是很难得的。他是把传统和当代糅合得最好的少数几个艺术家之一。
——吕澎(美术史学者、评论家)
周春芽在美术史上应该算作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中国老一代艺术家做到了承前,但没有启后。吴冠中、林风眠都进行过探索,但相对来说还不够。要不就是偏西洋,要不就是回到了传统。将来中国要建立自己的艺术体系,周春芽的地位会非常高。他的画形式上很好,有中国的审美的东西,还有对现代生活的当下的感受,有压抑,有激情,涵盖量很大。我个人认为他的作品价格还远远不够,再到2000万、3000万都不为过。
——洪磊(艺术家)
(采访:谭山山)
【编辑:叶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