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海作品
今天下午四点半今日美术馆向广大艺术爱好者隆重推出著名当代画家张林海的个人作品展——怔。本次展览向公众展示张林海的最新系列作品。同时,展览主办方还将从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手中将张林海以往的名作借回北京,进一步丰富展览内容。从2002年至2008年的作品显示了画家风格及技巧的成长成熟过程。
张林海1963年生于上海,养父母从上海把他带回农村。他的幼年在文革中度过,孱弱的身体使他躲不过病痛的折磨。17岁,他孤身闯荡城市,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绘画追求。1990年张林海在天津美院版画系学习版画。可以说,他今日的卓越成就是在经历了重重苦难之后换来的。他的作品前后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其中包括2002年至2004年在欧洲主要城市举行的中国艺术巡回展。
本次展览“怔”是之前05年德国MKM艺术博物馆为张林海及另外两名艺术家王沂东及蔡国强所举办的三人展的延伸。本展览的亮点在于展示张林海的最新作品:第一次尝试雕塑装置艺术的成果及一个12米长的极富震撼力的巨型纪念作品。
张林海作品极富特色,画面一再重复出现的光头男孩尤为突出。重复的形象、平整的画面、带有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带有一丝忧郁和伤感。在荒芜贫瘠的山村,光头男孩或彷徨、或飞翔。画面毫不掩饰地表现着各种感受,忧伤、恐惧、逃遁、惊悚、甚至是不知所措的茫然。作品取材于太行山山畔,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自己长期生活的场景,作品中反复、长期出现的少年光头形象似乎和涉县山村层叠错落垒起来的石头房子有着某种联系,也和张林海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确,这些作品都来自张林海的痛苦过往和生活的苦难,那种每个经历成长的人都曾体验到的人性在美丽面纱揭开后的痛苦及对梦想的渴望。画布上令人震惊怔目的形象仿佛就是张林海挥之不去的过往。
展览现场
张林海
“林海最早的光头和石头墙的素描,是在1988年初画的,这和方力钧画的光头石头墙的素描同时或者更早一点。只是方力钧从1988年的光头,发展出一种光头泼皮的形象,使他名噪世界艺坛。而林海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泼皮不起来,所以作品一直保持了这种沉闷的情调。林海虽然老实,但是内心非常敏感。他体弱多病,很多时间是在病床上渡过,使他常常沉溺于幻想之中,他喜欢艺术,但是求学的道路曲折,使他的幻想带着忧郁和沉闷。山村和外界,一直是林海作品的主要母体,如他1999年的《尘埃》系列中的几幅,或者闭眼苦苦地沉浸于内心的冥想,或者遥望着远方,或者是欲逃出山村的背影,或者是一排雷同儿童的背影,望着远方,望着窗外,望着天空……,背景都是石头墙的山村。从林海懂事起,他就在这个山村,但是,他属于这个山村吗?他画画的理想,繁华的大上海,自己的出生地,自己从哪里来,自己的未来,一切都是谜……,他的艺术就是他在病床上的苦思冥想和这种冥想的意象。”(栗宪庭/苦闷的高粱—张林海作品展览序(2002))
【编辑:贾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