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全球买家和两万名观众
香港国际艺术展在5月14日-17日选址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今年的展览面积比往年增加了4500平方米,参展画廊数也略有增加,由100家增至110家。安东尼·葛姆雷、哈姆拉·阿巴斯、安迪·沃霍尔、阿尼什·卡普尔、奈良美智、张晓刚等艺坛明星的作品也在参展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艺术展开设了“横越波斯湾”单元,推出来自伊朗、阿联酋和伊拉克三国的六位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和战乱的波及,他们的作品对此也有所体现,策展方认为,这批艺术家的作品反映出他们生活的世界和他们所向往的世界。
香港国际艺术展对于本地创作力量的培育也尤为注重,今年继续增设《南华早报》“艺术世界之未来展出”,以此推出香港土生土长的艺术新秀。此次展览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买家,5月13日的VIP专场就聚集了港岛名流,四天的预展吸引了20000多名观众入场。
展览成为艺术家的秀场
除了艺术品的展示,香港国际艺术展也成为艺术家的秀场。香港青年艺术家周俊辉在现场演绎了他的作品《重塑经典》,两位高挑的模特受艺术家的邀请,在现场摆出法国印象派大师马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引人注目。更为有趣的是,第九届温布顿网球公开赛冠军华蒂露娃与艺术家JuroKralik合作,透过以沾满颜料的网球击向画布,创作出一幅巨型的、充满动感的作品。
作为亚洲艺博会新秀,香港国际艺术展和上海当代艺术展被艺术界视为一对劲敌。香港作为当今第三大艺术品市场,是亚洲最有利的艺术品购买地之一,其优势在于无需交纳艺术品的进出口税收,前英国当代艺术中心总监、香港国际艺术展顾问委员会委员PhilipDodd称,国际买家会认为在香港购买艺术品更有保障,双方尽管会有较量,但是这并不会导致两大艺博会的死活之争,“在中国容纳两大艺博会并非不可能,他们的竞争和发展对于培养本地买家有一定的益处”。
港穗深应推动“艺术一体化”
5月中旬,除了5月14日开幕的香港国际艺术展,中国文化博览会于5月15日在深圳举行,广州摄影双年展也于5月18日启幕。PhilipDodd认为,香港的当代艺术要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当代艺术展,需要充分发挥其背靠珠三角的地缘优势才能进一步壮大。
“如果三大城市的艺术展览形成联动效应,广州充分发挥广东美术馆在当代艺术上的影响力,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能量也不能小视,而香港则可发挥自由贸易港适于艺术品交易的特点,珠三角三城联动,将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不过,PhilipDodd也坦称,这一设想需要三城官员建立一致的文化战略。
专访香港国际艺术展总监MagnusRenfrew
中国是个年轻的市场,两个艺博会并不多
南方都市报:这次的参展画廊增加了10家,经济危机是否对你们构成了影响?
MagnusRenfrew:金融危机将所有人都卷了进去,我们当然不能例外,只是金融危机让更多人清楚地看到亚洲、特别是中国将扮演更为重要角色的趋向。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伦敦本地的艺术活动都发展得不是很好,人们更加需要稳定的国际平台。今年我们很幸运,不少国际知名画廊参与到了我们的展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