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艺术网视频快讯(记者王鉴)威尼斯时间6月5日下午三点,第53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隆重开幕。中国驻意文化参赞张建达先生出席了开幕仪式并致辞祝贺。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由著名艺术家卢昊和批评家、策展人赵力联合策展,主题是“见微知著”(What Is to Come),参展艺术家是分别是方力钧、何晋渭、何森、刘鼎、邱志杰、曾梵志和曾浩。7位艺术家的年龄从30多岁到40多岁,他们既是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亲历者,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参与者,其作品包容着中国现实生活的变化,强调高度个人化、原创和多元。因而整个展览希望通过这些作品“以小见大”,呈现出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活力和魅力。
在国家馆开幕后,99艺术网驻威尼斯现场的记者跟踪采访了艺术家何森,敬请关注!
99艺术网:你是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吗?
何森:对,第一次。
99艺术网:展览开幕了有什么感想?
何森:开幕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感想了,就是布展布完的时候会有一些想法,包括布展的时候看了一些其它的场馆,大概有一些感觉。
99艺术网:我们看到你的作品跟以前的作品完全是不一样的,你的作品是专门为这次展览创作的,还是表示你作品的风格已经开始从语言、图式上转换了?
何森:我觉得也没有完全不一样。因为从过去的三、四年,我差不多一直在用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形象当素材进行创作。正好今年年初的时候,我想还是在这个题材上尝试一些新的手法,做一些实验,所以画得比较小。正好卢昊选双年展,看到这些实验作品,可能觉得跟那个主题比较贴切,所以选进这个展览。但是一旦定了参加这个展览,我可能会在想法上有一些改变,包括布展方式,装饰的方式,可能这些东西会改变观众对作品整体的一些观感。
99艺术网:我们中国馆是在一个传统的被遗弃的油库里面,空间非常狭小,你的作品在里面参展,你满意吗?
何森:就目前的条件来说还相对比较满意,就是尽可能地利用所能拿得到的材料。我觉得还应该可以做得更好,如果时间更提前,对场馆有直观的了解,比如先来看场馆,做一些比较好的安排。因为会效果更好。但是因为之前对空间没有认识,所以就只能评一个想象,来了以后其实没有展墙是最困难的一点,对于用的是留顶的包装箱,把它拼成一个展墙,我觉得效果也是挺好的,它会有另外一种效果,不是像正儿八经的展厅那样,很平整的展墙,一个经典式的陈设,我觉得包装箱上的安排也挺好。
99艺术网:从你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以后,通过这种交流、沟通,将来你的绘画作品在语言上有没有什么新的突破或者是变化?
何森:如果作为一个艺术家肯定会不停地在自己的艺术语言上有探索,有新的东西,这不是以参加某一个展览为改变的。但是参加这么重要的一个国际大展可能会对其它的场馆,包括主题展有一些了解,你会有一个横向的比较。你觉得继续怎么发展更适合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展示。如果你按步就班地在工作室里头闭门造车,我觉得很难有大的突破。
99艺术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