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达《多种物C》装置现场
李昌龙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未见其身,先闻其味。整个展场满溢着青草的幽香,原来是李昌龙的一件装置、影像结合的作品《可能就是这里》。这件作品结合原生态的场景以及人物影像,给观众形成一种“诱导”,让你想去了解影像中的人物所要找的东西,“可能真的是在这里”。艺术家自己表示,他在不断的尝试各种艺术的创作,包括对材料和形式的探索。这件装置作品除了内部的装置之外,在展示房的外墙上还有一个投影专门再现观众进入作品内的情形,并且这些影像将被记录下来,成为另外一件影像作品。
罗杰的装置具有极强的隐晦性,在12个玻璃柜子里面,总共放着12个骷髅头一样的蜂窝,无数的蜜蜂在其间萦绕。此作品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它的灵感来源和寓意都与“5.12”地震相关,这多少让人有些费解。但它的费解并不削弱它作为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本质。艺术家罗杰实际上是在北京从事艺术创作的成都艺术家,就在512的头一天,他专门从北京坐飞机飞回成都,正好非常真实的感受到了那个历史性的瞬间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何等的严峻。
中国当代艺术从早期前卫至新潮美术、从伤痕写实、波普风潮、近距离绘画、都市人文,到今天世纪之交涌现出的诸多跨界现象,历三十年风雨不断推进,形成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今天,我们所遭遇的全球化语境更加纷繁复杂,关于现代性的探索远未结束,后现代文化影响又纷至沓来,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更为丰富的文本参照。
据介绍,策展人以田园调查的方式,挖掘推举当代艺术新的创作现象与创作成果。本次6位参展艺术家分别来自西安、成都、湖北等地,其创作形态各具特色,油画、软雕塑,地景装置、新媒体交互艺术等彼此互动,充分体现了个体独特的创造力。本次展览的学术意图清晰而明确,乃是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以民间的力量更好地发现、梳理散落在全国各地最新的创作动态,以期和前沿的艺术探索者进行创作实践及其思想观念的双向交流,在彼此互动中一起探索现实景观与视觉语言、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新都市文化与个体生命体验之间在未来文化指向中的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