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内部
第51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和计划。中国馆主题定为“处女花园———浮现”(VirginGarden:Emersion),由蔡国强担任策展人,参展人包括艺术家刘韡、徐震、彭禹和孙原,以及建筑师张永和、王其亨。
“50+70”组成中国馆团队
中国馆位置:军火库和处女花园之间
展览主题:处女花园———浮现
展览专员:范迪安
策展人:蔡国强
助理策展人:皮力
艺术家:张永和、刘韡、王其亨、徐震、彭禹和孙原
根据蔡国强工作室公布的策展规划,第51届中国馆的展览专员是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策展人则是蔡国强自己,助理策展人是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皮力。负责操作展览的是在文化部领导下成立的2005年中国馆艺术委员会,成员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艺术评论家王明贤以及范迪安、蔡国强。除了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年轻策展人皮力,许江、范迪安、蔡国强、王明贤都于上世纪50年代生于福建,而参展艺术家中刘韡、徐震、彭禹和孙原都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目前活跃的年轻艺术家。展览似乎可以说是“50+70”的组合,50年代出生的艺术界中坚对70年代出生的年轻艺术家的认可,重视年轻艺术家也和今年中国馆主题“处女花园———浮现”的含义一致。
中国馆分户外室内两部分
中国馆主题“处女花园———浮现”是受展览场地的启发,表现了中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出现在这个西方主导的双年展的全新意义。今年中国馆分为户外室内两部分:其中户外部分在当代的“处女花园”中,中国馆中有华人建筑师张永和设计的竹帐篷,由传统工匠制作的竹条构成的庭园可以让观众在下面乘凉。孙原和彭禹这对年轻的艺术组合将把中国乡镇居民自己制作的碟形飞行器搬到威尼斯进行试飞。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王其亨将实施针对威尼斯的风水计划。而室内部分在军火库区的一个废弃海军仓库中,有徐震的录像装置和刘韡的灯光装置,这个部分侧重的是观众的体验,对于个人和社会针对突发因素的反应。
蔡国强认为现在设立中国馆不仅可以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和国家形象,更重要的是促进人们思考在21世纪设立一个中国国家馆是为了什么,以及中国馆应该怎样设计,从而成为21世纪的新典范,因此他们挑选艺术家本质上就是要研究国家馆的性质和这个国际竞赛舞台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中国馆或任何一个21世纪的国家馆应该有的样子。
文化部希望建立永久中国馆
策展方案中不无自豪地称中国的参与将是这个以西方为中心的艺术结构的一个重大调整,中国馆的建立被当做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增强的一个标志。
据悉,中国文化部和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是在2005年3月达成协议的,宣布有110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将迎来第一个官方中国馆,代表中国出现在6月开幕的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馆的场地问题一度是双方最头疼的问题,据说是通过蔡国强的联络才得以找到场地作为临时的中国馆场地。文化部还将和威尼斯双年展方面进一步协商在2007年建成一个永久性中国馆。因SARS爆发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