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个结论只是我最初的考量。我知道,老考不是收藏领域的新手。远在上世纪80年代,他已经就开始在收藏市场下水游泳,并且取得过不俗的成绩。如今这番看似疯狂的举动,一定隐藏着他的收藏战略部署。
有一天,与中国艺术市场里的著名人物、民生银行品牌部总经理、炎黄艺术馆馆长何炬星先生聊天。他说:“考先生的这次收藏变法,有点儿像守株待兔——他已经跑到市场的前头去了。”
我觉得,何先生的这个观点,好比打蛇打在了七寸上!
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经济的交融一定会带动中西方思想和艺术的碰撞和交流。以中国的当代艺术而言,就在十年前,它的处境与今天的装置艺术何其相似。那时,我曾亲眼目睹了许多人看待当代艺术时的那种不屑和轻薄表情。可是转眼在2003年—2007年间,一些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市场上犹如火箭一般,直插云霄,其市场行情之好被西方人惊呼为“中国奇迹”!
在西方,装置艺术已经普遍受到社会的承认,在众多美术馆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连美术院校也开始开设装置艺术课程,并授予学位。世界上主要陈列装置艺术的博物馆如著名的英国伦敦的装置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等,蜚声遐迩。近几十年来,西方美术院校毕业的硕士生,很多人都成了装置艺术家……装置艺术,已经成为西方当代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狡猾的老考呀,对于你个人来说,这是你与中国收藏市场的一场博弈。
你的内心,一定是想成为吃第一只螃蟹的中国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