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 黄笃先生开幕式发言
艺术家 吕顺 开幕式讲话
在经过近一年的缜密准备后,艺术家吕顺从绘画中延伸出颇具动物美学的大型雕塑作品,终于将在2009年12月12日于今日美术馆盛大开幕的吕顺个展《盛宴》中与大家见面,本次展览由一件大型雕塑《盛宴》和一些新的绘画两部分组成。著名评论家黄笃先生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展人。
吕顺,1966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现居宋庄。其艺术作品被中国、法国、英国、瑞士及韩国等多个国际和地区的收藏家及艺术机构收藏。本次展览将展出吕顺近期所创作的一批油画及雕塑作品,以及部分今日美术馆馆藏的作品。吕顺的绘画和雕塑就像他刚性和坚韧的性格而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忧郁、伤感、诗意的语言,他的这种绘画语言代表了新世纪中国新绘画观念转变的趋势,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评论。
吕顺此次个展《盛宴》虽表现出了一种玩世不恭的姿态,但更具一种隐喻性和象征性之意,选择动物“猪”蕴涵了“社会与文化”的双重指向:一方面是“猪”被艺术家引申出对中国吃的文化的进一步解读,因为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注重和讲究吃的东西,这是一种日常微观学的分析,直接或间接折射出中国文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吃的文化是通过日常生活来揭示一种充满欢喜,充满政治,充满规则,充满欲望,充满关系,充满交换,充满陷阱,充满浪费的微观文化景象,这一切都在现实中表露无遗:人的真实面目在餐桌上会显现出来。而《盛宴》进一步传递出的信息:在当今社会中,外表看上去很正常的东西,其实在所谓的正常中却隐藏很多暗流。另一方面从艺术的表征看艺术家以动物“猪”形象替换和消解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经典意义,进而把这种宗教经典主题巧妙挪用和转化成了对今日人类精神境遇的思考,这是一种“后现代式”语汇的反思和批判,表现主体的动物“猪”被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内涵,“猪”只具有象征意义而已。如果将《最后的晚餐》与《盛宴》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值得注意的是,吕顺的雕塑《盛宴》中有两个缺席的人物耶稣和犹大,无疑暗示了人类信仰正在面临的危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