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杜泳樵油画水彩艺术回顾展” 2009-12-23 14:14:3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2007年5月,已病危住院的杜先生被确诊癌细胞扩散至脑部,此时自知已来日无多的他,希望能在离世前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画展。

 

  徐仲偶(版画家、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

 

  1. 我觉得杜老师天生就是来画画的,是一个大天才,在中国像他这样的天才一直很少见。他从他的老家岳池步行出来,走几天几夜到成都,考美院之前连美术专业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素描是什么也不知道,但他一碰就会,就好得让人吃惊。从年轻时代到晚年,他的艺术就一直保持着如此高的水准,在他的那条路上一直就遥遥领先,对这点大家人人都有共识。

 

  2. 他是一个心灵纯净的画家,他的脑筋里没有其它的杂念,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纯粹:感情的纯粹,色彩的纯粹,表现的纯粹。几十年过来不管社会风气怎么变,美术思潮怎么变,但他的纯粹永远不变。

 

  3. 这个展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型,确实是因为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一是四川美协在极困难的情况下给杜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档期,听说四川美院也是破例,没经过学术委员会研究就紧急拍板,决定和四川美协联办杜老师的这个展览,这说明杜老师的学术高度受到普遍尊敬,他的人品也受到普遍尊敬;二是他的这些学生都赫赫有名,他们作为当代艺术家日程都安排得很紧密,要集中参与一个活动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就在这么一个压力下,大家都能不约而同集中过来,这是多么不容易,他们都没有场面上的那种敷衍,完全发自对杜老师的情感和尊敬,这真是感人至深!的确杜老师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对他的学生很有影响力,反过来讲,杜老师也成了我们的楷模,让我们能够知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该怎么去做。

 

  4. 你随便看他哪张画,从它的情调、气氛中你看到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写生,而是他在表达他对生命的叹息,艺术家有叹息就有生命。他即使画得阳光灿烂都能使人产生厚重的感觉,他画一块颜色在那里那么艳丽却又那么厚重。如果把杜老师的色彩体系拿来研究,三本书都写不完,那个体系之丰富,就是拿到西方大师面前也绝不会逊色。虽然历史很多时候是悲剧性的,但就是在这个悲剧性的历史中产生了伟大的杜泳樵。

 

  5. 我到许多国家看过那么多世界级大师的原作,回过头再看杜老师的作品,我很客观地讲,杜老师仍然称得上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历史走过今天之后肯定会确认他在中国油画家中大师级的地位。我们中国要产生这种大师级的人物实在太难了,他确实是那种领路的艺术家,从情调、色彩,到技法表现,他都独创一体很难超越。我敢说,他同代的大家见到他的画都会肃然起敬,等二十年、三十年后他的画拿到世界任何地方展出,未来的艺术家在他的画面前也会肃然起敬。他的艺术已经不仅仅属于他个人,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遗产,是我们民族的财富。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