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提到素描,我就想到了中国传统的线描。当年潘天寿先生对国画系该学素描还是线描引起过争论。这么多年下来,在您看来,美院国画系学生的素描训练对其也是大有裨益的吗?
靳尚谊:当然,我支持这个观点。我知道你说的这两种观点,总结起来一个是说要中西融合,一个说要拉开距离。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它们是在一定时期出现的争论,属于比较正常的争论。有人认为,学素描学坏了,容易丢掉国画的优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素描是一个科学研究人的办法,我们的山水、花鸟画没这个问题,一接触人就有这个问题。古代画家画人就几根线,现在看起来可能有点毛病,但你说他很好也是可以的,因为里面有另一种美。不过,画好素描要研究解剖和结构,这样人画得真实了,画人的能力就强了。所以,这里面有个大的背景就是自油画引进中国以来,它确实是一种好用的画种。
向西方学习,是自“五四”以来一个大的社会潮流,这是一种趋势,不可避免。在艺术上,不同观点什么时候都有,但要看到学素描,是强调学习西方的一个结果,现在来说也是个很实际的问题。我们知道通常的视觉艺术,一部分是绘画雕塑,一部分是设计。所有我们看到的物品,它的基本原则就是造型和色彩,道理全在里面。这个学好了,就有一个标准摆在那里。这就是油画的抽象美,它是判断好画的一个标准。所有物品的抽象美都来自油画的写实基础,这是很专业的问题。但这种抽象美与中国画的线与笔墨不同,它来自体积、空间的构造,包括线的关系、面的转折等构成关系,还包括色彩的和谐美,这源自写生,这里的色彩是在研究光照下的色彩而不是本色,而这些都是从真实世界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在相当长时间内,油画是工业化时代的艺术,是非常好用的艺术,它对所有的视觉门类都是有帮助的。我们现在强调的想法,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它们。
记者:按照您所说的,最近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我们看到的不少国画很像油画,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吗?
靳尚谊:在全国美展上,不少国画看起来像油画是很多人的看法,而且连版画都像素描、油画了,这不是中国画一个画种的问题,这是不同画种趋同化。那油画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太像照片了。这是近些年来比较普遍的现象,应该引起一些画家的注意。
但是我要说,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里面有很深层的历史原因。向西方学习、工业救国、体制转变等,反映在艺术上就是用油画改造中国画,为什么呢?因为油画好用,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谁也避免不了,现在我们的中国人物画的能力不就大大提高了。
现在我们面临的整体形势是,在工业化还没完成时,信息化也来了,反映在艺术领域就是工业化期间的艺术还没弄好,所以艺术上的问题很多。总的来说,过程太快,加上有些人比较着急,想走捷径,很多学问不深入,一些基本的东西不太懂。就说中国画,它要有中国画的特点就要讲笔墨,画人物画也要讲笔墨,但人物比山水难多了,现在我们的人物画也在求变,这很不容易。对于全国美展,很多画家有功利心,想得奖,比如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很多画家在作品题材上都往这靠。但画家要做的是画好画,什么风格都可以,关键是水平要高。不过,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一个阶段现象。喜欢艺术应该是画家的主要目的,功利性不要太强,得奖不是成为大艺术家的必要条件。我们提倡了几十年的个性,现在怎么样呢?我们个性并不强,功利目的太多。这需要调整,慢慢调整。不要太着急,把问题心平气和地讲出来,科学一点,不要把问题说得太绝对了,调整是需要过程的。
【编辑: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