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当代艺术:学习而不交融
诚然,近十来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在题材上已经完全撇弃了旧式文人士大夫的“逸笔草草”,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属性已不再是文人士大夫。旧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所追求的“志趣高洁”、“出自胸臆”、“寓兴丹青”、“孤标雅致”、“气韵萧淡”、“率尔落笔,疏略简当”的文人画,在当今了无诗性的文化格局里已经空有其表,在古人已经挖掘殆尽的矿洞里也已经没有丝毫的剩余价值再值得深究。古人树立的丰碑,无需当代艺术家去扮演一个修复、装饰工去在上面勾金填彩。“笔墨唯上”的理念已难以揭示和诠释他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观照。
作为当代艺术家,与西方当代艺术进行握手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必须。中国当代艺术家对放在面前的一份反思历史和解读社会的命题试卷必须作出解答,因为沉重的反思历史和犀利的解读现实是当代艺术家基于对社会的负责和对艺术的尊重。当然,当代艺术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以恶搞、丑化以及翻版西方当代艺术为噱头的作品,但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步提高,此类作品已经渐次退出人们的视野。
客观地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李小山先生的观点比较中肯,即学西方不影响其自身的价值。李小山先生认为,从发生学角度看,由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加上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与中国的后起,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肯定是有学习、模仿的成份。这也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当今世界所有欠发达国家都这样。因为发达国家向它们提供了走向未来的发展途径,西方可以作为参照系。中国当代艺术早期确实是模仿西方的,连日本都不学,直接学欧美。但他强调,这并不影响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价值。不管是活跃在海外的徐冰、蔡同强、黄永砯等,还是在国内的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等,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图式,西方人做不出来。他还指出,架上绘画在西方艺术中比重已经很小了,就架上绘画而言,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也没有跟在西方艺术家后面亦步亦趋。只要看看西方今天出版的画册,看他们的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甚至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有了中国符号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性色彩的基础,可以预见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当代艺术领域里完全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我认为我们不要忽视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仅仅十余年,奢望在这短短的十余年的起步之初就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体系,显然不近情理。是的,中国当代艺术是缺乏西方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与全球化理论等当代思想为基础,但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高速传播和频繁的中外互动,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了解和认识越发深刻和全面。
诚然,眼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还不在中国人手里,就像中国的最初电脑制造业,但现在我们却使美国的IBM品牌更名为联想ThinkPad。我想,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当代艺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亦即“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会逐渐建立、完善独自的思想体系,并在材料、媒介层面走向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