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 可能性思考 2010-03-10 10:26:39 来源:中国网 点击:
当代艺术的活跃是不争的事实。曾有报道显示,自2003年以来,全球排名前200位的收藏家将80%的钱都投向了当代艺术收藏。在当代艺术拍卖市场中,中国占据英美之后第三的位置。

  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 可能性思考

 

  电子媒体被引进创作是当代艺术的特点之一,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就是新媒体手段的巨大实验场,当代艺术也会在其中有所展示。“在技术层面上,老一辈艺术家无法跟现在的相比,但他们身上的那种思想、品格,正是当下艺术家所欠缺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表示,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各有千秋,都应该关注。

 

  在他看来,传统的艺术创作,更注重传统艺术样式的推陈出新,而散落民间的当代艺术创作队伍,也许并不是对中国传统的完全颠覆。二者的创作方式可能是殊途同归,用不同的方式回应传统。

 

  龙瑞委员认为,中国的艺术是以人为本,把艺术作为一种人生建构。一个人必须“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才是一个完善的人。这是与西方强调个性的美术观的基本区别。“它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一种文化的观照,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我们过度学习西方,容易丢掉自己的核心。”龙瑞说,“中国的当代艺术源自西方本土,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当代艺术发展的枷锁之一。”在龙瑞看来,当代艺术对西方艺术形态的借鉴,只是停留在简单模拟和搬弄的层面,学习的只是表现手法和创作方式等基本形式,无法走得更远。

 

  “中国的艺术和西方的艺术有着观念性的最根本的差异。如果我们不在这方面加以根本的研究,有可能连自己都认不清。”龙瑞说,作为中国的艺术家,必须看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认清本土文化,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与西方外来文化比较、融合。“这就好比吃药,西药与中药都能治好病,但前提是要知道病痛的位置和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他说。

 

  在龙瑞看来,当代艺术要发展,就要逐渐适合本土、适合自身的基本框架。当代艺术要中国化、本土化,要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其精神指向和文化内涵等特征和所表现的内容,都要充分表达中国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当代艺术虽然来源于西方,但是与中国原有的文化形态、美术理论等,都有相互借鉴的地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