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线描《八十七神仙图》局部 资料图片
据香港媒体报道,北京故宫临摹画家及鉴赏家张瑞根日前在一次讲座中,讲述了故宫藏品很多鲜为人知的秘闻,比如唐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原本曾被人当废纸等。
宫廷画家须为进士
据《大公报》报道,张瑞根表示,由于书画较难保存,加上战乱,中国宋代以前的名画,很多都是临摹品。如要鉴赏唐代画作,可从绢本质地鉴赏,因为宋代以前的绢本质地较粗糙,画在“帛”上,很难画到很精细的线条。
他又指出,历代宫廷画家,都必须是进士级,考全国三十六名之内为进士,因此,宫廷画家都是很有学识的文人画家。而宋徽宗自己更组织一个画家团队,很多画作都是这些画家画的,然后由他题字,因此,今天看到有宋徽宗题字的画,不一定要他本人画的。他并说,今人能够看到古画真迹,最大功劳是宋徽宗创造了宋裱,这些画在裱好后并一直藏在宫廷中,因而可保存得较好。
张瑞根还分享了一些名画的有趣故事,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原作应是贴在床边的装饰品。他说,唐代横幅的画,多是张贴在床边,并分成三段,因当时的床都是分成三部分。而直幅的山水画,多是用作屏风,因此,当时的山水画正反两面都能看到有山水。
又如《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时期李后主派画家顾闳中画的,原因是当时韩熙载无心作官,夜夜笙歌,于是李后主派顾闳中到韩熙载家中,如侦探般观看韩熙载的生活,要顾闳中在三个月内把实况画出来。张瑞根在多次摹临此画时,发觉这幅画单是临摹最快也要五个月,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可创作并画好,他认为画中很多仕女的部分,是画家根据太师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作者)的仕女画来画,以求能赶快在三个月内完成画作给李后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