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界需要的不是在3.15得到安慰
陈晓峰
中国足球以金哨裁判陆俊“贿赂门”被调查,基本上标志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价值判断的“出轨”,以及欺骗了球迷们当年的纯真。这与中国艺术界的堕落极为相似——堕落指的是,其一中国的当代艺术看不到更趋于前瞻性的“精神”考量;其二艺术创作不再进入真实的过程中而进入到一个商业层面求结果的诉求中;其三,无法看到中国当代艺术新标准、新理念、新价值更多元化的讨论;其四,看不到中国艺术界主流分裂的迹象,依然再寻找一个使这个群体“合法化”的展览或历史说教,企图一次又一次增大没有创造力作品的社会与历史价值。
在制定了一个中国当代艺术何为当代艺术的“标准”之后——这些早前年参与的“裁判们”今天一个个失语,成为熊猫似的梦呓者,而无顾社会正在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仍然用同一种思维和选择去看待,或影响艺术界。
艺术本身就是一项不断否定的工作和精神,如果背离这样一个态度和方式,艺术界就如同商业程序,而无需艺术家、批评家等角色分工——在这样一个令人无法确定安全感的社会,请批评家们给出有价值的信息和判断出来吧,别再与市场混淆自己的身份了;请艺术家们也独立一些吧,拿出有创造力的作品,去改变你应该创造的艺术世界以及个人的命运。
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轨道之后,在无法独善其身中终于迷失了自己,而中国当代艺术在90年代市场化之后,今天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裁判决定了一场球的价值,而批评家或策展也几乎决定了一个艺术家的创造生命线——这样的机制,造成了艺术界思维中的恐怖规则,而今天谁来为这个“恐怖”买单呢?
批评家的意志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走向,这个是非常商业化的路径——也是中国当代艺术这10来年最大的“成功”,以及莫大讽刺。
“软贿赂”的流行,一再让中国当代艺术界成为一个名利场而不是独立的创造场。艺术成了一个权力异化的职业混场——所有人都要在此寻找自己的利益?
今天多少批评家正在跳赤裸裸的“艳舞”——为什么不听听来自草根的声音,为什么不能在解决温饱之后,回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更多价值渠道的推动工作当中,为什么不能超越现实,而继续独立发出独立批评该有的声音——哦,原来是“我软贿赂”了!!!
是批评家决定艺术家,还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的创造,寻找到艺术的价值——今天这个边界便市场的异化到商业的模式里,一切都可以服从于市场,而批评家也成了这场游戏的一个捆绑软件。
如果艺术的独立性仍然存在的话,艺术的主动权仍然在创作者本身,而不是其他环节,但是30年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本质上抒写了一个不以艺术家创造力为中心的权力史——各个环节不断的共同权威化,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艺术作品和拍卖机构,艺术家和画廊,艺术家和收藏等等。
所有的艺术家都要服务于批评这个环节,才能得到市场化的好命运。这条“内定律”在今天的艺术环境下,是应该被改变了,它不应该构成中国当代艺术这时候的主要价值判断。
艺术就是要改变规则,才能得到下一步的解放,而不是在同一个游戏规则里查找创新的力量。非常糟糕的中国艺术界,还有人极为恶劣的说,中国当代艺术不需要创新,这和赵本山在春晚的极度忽悠,形成包括刘老根和小品般低俗的电视剧商业产业链,没有多大差别。
将艺术创作自身当做商业来开发是可耻的,这个没有什么异议,在中国社会这样一个号称5000年历史的国度,不谈艺术的精神是说不过去的。艺术作品可以商业化,但是艺术创造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思考的独立的纯度,这个似乎已经被大多数艺术家给遗忘。
在没有创作出来,就思考如何卖钱,这是非常不个性,非常没有钱途的,非常不是艺术家的。但是更为触目惊心的是,中国艺术界更多的行动和现场,以及主要资源都去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表面”,而没有透视出今天的艺术界存在的问题以及去推动它的变革力量,仍然寻找一种商业的说法力,让解决无视创造力的问题,这是错位,更是中国当代艺术极为短视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