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胡润发布《2010胡润艺术榜》。榜单显示,出生于北京、现居法国的89岁的赵无极今年首次登上胡润艺术榜榜首。其作品2009年拍卖成交总额为2.4亿元。91岁的吴冠中位列第二,其作品2009年拍卖成交总额为2.2亿元。72岁的范曾排名第三,其作品2009年拍卖成交总额为1.5亿元。
与其说这是一份中国的艺术榜,不如说这是一个中国艺术家的“拜金榜”。用艺术家的赚钱数字来为艺术排名,本身就是对艺术的极大亵渎。在胡润当初从为中国企业家“数钱”的百富榜,到如今为中国艺术家数钱的“艺术榜”,胡润在自己的财富路上越走越远,也在布满铜臭的价值观里越陷越深。
胡润的百富榜,曾一度被称做“杀猪榜”。虽然胡润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努力撇清上榜和落马并没有因果关系,但是随着黄光裕的锒铛入狱、创维公司前主席黄宏生被判刑、荣智健的黯然辞职……人们开始对这一份榜单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这些上榜的企业家的财富累积是否存在“原罪”?上榜富豪的巨额财富的背后有多少数字是不能晒在阳光下的?更不禁要问这样一个仅仅依靠简单的财富数字而列出的“成功榜样”,意义何在?
笔者认为,且将每年胡润榜单的数据准确与否先撇开不谈,一年发布一次的胡润富豪榜这种“比钱多”的“排排坐”游戏,充其量只是满足了人们对富豪财富多少的窥视心理。除此之外,就是让更多人沉溺于“比钱多”的金钱游戏之中,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既创造不了任何财富,又不能将榜单上的数据作为经济数据研究。胡润一年一年的“杀猪”,一年一年的制造并不准确的榜单,却受到各大媒体的追捧,但为这个“谎言”埋单的确是整个社会的公益与信仰。
难怪有学者断言,胡润的榜单得以在中国盛行,只是钻了中国财富并不透明的空子和抓住了各大主流媒体为其推波助澜,免费宣传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