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文化遗产日:非遗保护,非常紧迫的使命 2010-06-12 09:43:21 来源:工人日报 点击:
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由以往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逐步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

 

  在6月9日北京举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上,这位擅长广彩人物、花卉、动物的工笔图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余培锡,在继承传统花式的基础上,吸收各种中外艺术精华和现代生活题材,不断地设计新花式,迄今已独立创作设计新花式600多件(套),授徒500多人。

 

  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

 

  6月7日,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展和成果”发布会上指出,“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

 

  同时,在北京展览馆,由文化部主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上,琢玉、雕镌、编扎、织绣等九个单元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百余位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在现场演示制作技艺的举动,更像是保护非遗的无声呼唤。

 

  非遗保护

  仍面临许多困难

 

  我国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2006年和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了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至2009年评定并公布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了闽南文化、羌族文化、客家文化(梅州)、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初步查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共87万项。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王文章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展和成果”发布会上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共性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主要依赖口传心授方式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这也是国际性的问题。第二,就我们自身面临的问题而言,主要是一些地方仍然缺乏科学保护意识,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保护措施不落实,甚至出现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背离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