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人间系列雕塑展” 于中国美术馆隆重揭幕 2010-07-19 10:26:3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郭映娜 点击:
继四年前于中国北京展出“太极系列” 雕塑后,今年再度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朱铭人间系列雕塑展”。众多美术界同仁纷纷到场致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台湾朱铭美术馆馆长吴素美女士等都做了精彩的发言,活跃了场上的气氛。

艺术家朱铭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2010年7月19日晚6:00,(99艺术网 郭映娜)由中国美术馆、朱铭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朱铭人间系列雕塑展”于中国美术馆隆重揭幕。继四年前于中国北京展出“太极系列” 雕塑后,今年再度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朱铭人间系列雕塑展”。众多美术界同仁纷纷到场致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台湾朱铭美术馆馆长吴素美女士等都做了精彩的发言,活跃了场上的气氛,艺术家本人的发言更为展览增光添彩。朱铭的作品向来表现东方之精神性,他也是华人艺术界的代表人物,相信首次亮相的“人间系列-囚”,必将为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带来全新的视觉盛宴。

此次展览在中国美术馆3、5、7、9四个厅同时展出,分别以“人间-众相”、“材质-对话”、“新姿-人生”、“人间系列-囚”为主题,展出近150件“人间系列”作品。本次展览不仅为溯源性的人间总回顾,更是完整的呈现朱铭“人间系列”发展的历程与脉络。展览将持续到8月13日结束。

本展览为朱铭首次于中国展出“人间系列”作品之大型个展,将展出朱铭1980年代开始发展迄今已逾三十年的人间系列作品,将囊括人间系列全系列之重要代表作品,以及朱铭近期屡受注目之新作系列“人间系列-游泳”,将展出雕塑作品的材质包含了木、石、陶、瓷、铜、不锈钢等,内容囊括各种人间主题,将完整介绍朱铭“人间系列”的发展历程,对于多数未曾欣赏过朱铭“人间系列”雕塑的中国观众而言,此展将是让中国观众认识朱铭多元创作且具丰富生命力之艺术世界的最佳切入点,此展并将成为朱铭新作“人间系列-囚”作品的全球首次发表之地,2010年正值朱铭美术馆跨入下一个十周年之开端,跨海与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馆-中国美术馆进行馆际展览合作,别具意义。

朱铭先生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作品“人间系列-囚”,是全球首度亮相。此系列不同于之前由个别面向切入的风格,“囚”已淬炼成一个生命普遍性的符号,选择“囚笼”作为主题意象,延续了朱铭一贯的幽默风格。他顽皮地挑起了观众的价值神经,像是一对被祝福的新人,却像囚犯一样地被关在囚笼里面。这样诙谐、冲突的画面,让观众感觉错愕与不习惯。
朱铭没有巨细靡遗地论述产生“囚”的原因,而是直接从“囚”的现象点出问题,这是他“大刀阔斧”的习惯。朱铭藉“婚姻关系”来反省整个人类文明制度所造成的囚笼现象,文明制度是一张看不见的网,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文明制度本为社会秩序而设计,为理想人际关系而安排,所谓“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但是久而久之,制度的形式依旧,但制度背后的精神意义却慢慢模糊了,甚至到最后变成了一道道“礼教吃人”的生命枷锁。

朱铭选择以婚姻关系来凸显这个深层的问题,既贴近生活又具概括性。当婚姻关系变成了彼此生活的束缚,夫妻之间也就失去了“相忘于江湖”的自在与潇洒,夫妻之间由相互扶持变成相互牵绊,情投意合的婚姻,自然也就变成了恋爱的坟墓。朱铭的心灵总是敞开的,“囚”是迷与悟的转换,天上人间,但凭一念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想通了,愿意走出囚笼,生命的束缚就得以解脱。

朱铭的作品,一向采取直接与观众对话的方式,就像一面镜子,除了看到别人,同时也看到自己。“囚”虽然蕴含较严肃的人生思考,也蓄积了更浓厚的内在情感,但仍不脱朱铭一贯的对话风格,从“囚”的明镜当中,生命找到了出口,在迷、悟的转换下,生命获得解放与自在。

关于朱铭

朱铭(1938~),出生于台湾苗栗通霄,本名朱川泰,15岁初从李金川师傅学习传统庙宇的雕刻与绘画,30岁拜入台湾雕塑界大师杨英风门下,朱铭融合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的精神,逐渐发展出超越两者的独特风格。

1976年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首次个展,创作了“同心协力”等以乡土为题材且又富含生命力的木雕作品,受到热烈回响。其后,朱铭融合文化精神与太极招式的“太极系列”作品,确立了朱铭在雕塑界的地位。而以个体或群体为题材来表现人间百态的“人间系列”,探究人世间各式题材的内涵,展现了高度的调和性,以及多元利用陶土、海绵、铜、不锈钢、保利龙等不同媒材的尝试与挑战。持续迄今,他仍不断探索发展人间系列之创作。

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个展开始,朱铭在亚洲、欧美等地举办过众多国际性展览,奠定了朱铭在世界艺坛的地位。1999年朱铭于台北金山创设了一座户外雕塑美术馆-“朱铭美术馆”,作品与自然环境融合,这座在山林间的美术馆,也是他毕生迄今的最大一件作品。

朱铭的作品表现中深藏东方之精神性,有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独特艺术表现,更对于创作不断追求革新保持旺盛企图,为华人艺术界的代表艺术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