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热:“收藏家”还是“古董贩子”? 2010-08-13 10:56:23 来源:山东新闻网 作者:知风 点击:
“申遗”的热情只是来自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动,当然也包含了政绩的炫耀。这与“申遗”的本来意义是背道而驰的。

中国又掀起了“遗产热”。根据建设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中国丹霞”六地共为申遗花费十几亿元,而专家认为这在国内申遗史上花费算比较小的。(8月11日《广州日报》)

 

目前,中国已拥有40处世界遗产,规模排名全球第三。这对于一个“申遗”起步较晚的国家来说,堪称成绩斐然。“成绩”对于各地方政府来说,一向是非常看重的,对官员而言,那就是政绩。前段时间争名人故居也成热潮,“洛阳铲”到处飞舞,而“申遗”热情的再一次高涨,对那些只会吃老祖宗或大自然留下的家当的人来说,可谓熟门熟路。也许“申遗”比起“挖祖坟”更上档次,“申遗”颇有文物收藏家的高雅,而“挖祖坟”就很容易让人想起盗墓贼。所以,诸多地区闻风而动,一掷千金,动辄几亿的“申遗”成本。

 

尽管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规定,一个国家每年最多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但我国还是有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而更有数字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项目有“申遗”意愿,其中列入预备申报清单的项目有60多个。推算之下,我国完成所有项目的申报至少需要一个世纪。如此的“中国式申遗”只能用赌博的心理来求胜了。事实上,许多地方的做法,已经成了一场不管输赢的豪赌。例如年财政收入刚过2亿的新宁县为“申遗”“下注”了4.5亿。

 

如此不惜血本,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还是把祖先的遗产当商品对待?就是厘清他们是“文物收藏家”还是“古董贩子”的“分水岭”。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根据专家的分析,各地在“申遗”中所花的成本,“在国内申遗史上花费算比较小的”,而且是值得的。那么,这个“值得”是指为保护这些人类文明遗产值得不遗余力,还是这个成本投入会有更大的产出?来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申遗”前后每年门票收入的对比,就知道这场“豪赌”的利益所在了,洛阳龙门石窟“申遗”前,门票收入不足1000万,“申遗”成功六年后,这一数字已经达到7300万元。原来,“世界文化遗产”被当作了景点宣传的招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这就充分说明,“申遗”的热情只是来自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动,当然也包含了政绩的炫耀。这与“申遗”的本来意义是背道而驰的。所以,“申遗”所能承载的遗产保护之重是微乎其微的,而利用“世界文化遗产”之名获取经济利益才是根本目的。他们不是“文物收藏家”,而是“古董贩子”。

 

如果这些“古董贩子”真的能在这场“豪赌”中为地方带来实惠倒也罢了。不难预算,中国要完成所有项目的申报尚需上百年,而在当前的开发速度下,眨眼之间都沧海桑田,万一在申报的遗产下发现了名人祖坟,挖还是不挖?或者为了保全遗产,投巨资完善和美化遗产?把家当扔进一个不知输赢的赌局中,怎么也不像一个地方政府应有的科学发展观,而更像一个指望侥幸取胜的赌徒。某些地方政府如此急功近利、不计后果,不要说能不能“申遗”成功,即使成功也会在他们完全功利化的狂躁心理驱使下,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因蒙受厚厚的铜臭而黯然失色,在无度的开发利用中遭到摧残。因为他们不是“文物收藏家”而是“古董贩子”。
 

 


【编辑:李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