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现场
画廊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可能对明星艺术家无关痛痒,但对年轻艺术家或销售不好的艺术家则具有主宰权。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介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已经开始跻身富人行列,这一群体的财富膨胀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拍卖会上动辄百万千万元的成交价,也让艺术家们得以开始摆脱困窘的生活。
比起在艺术家村啤酒方便面的日子——传闻以前宋庄曾有因长期吃馒头而导致营养不良死去的画家。如今艺术家们经常活跃于各类时尚派对、接受媒体访问,开始享受名车、大房子,以及高档的酒店。他们开始越来越明星化。一线城市的艺术博览会更像是广交会的生意洽谈一样。
艺术作品已经开始向生产线化的方向发展。上海郊区有全亚洲最大的工作室,有数十人加工作品。现在很多艺术家已经不亲自创作了,而是像电影导演一样,只出主意和想法,由助手替他画画、做雕塑、电脑制作摄影图片或者剪辑视频。有些艺术家甚至将接洽展览和销售作品都交给助手,自己只要接电话同意就行了,后面的事情都有专门雇佣的助手搞定。
而在与画廊的博弈中,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更是过快地释放了。画廊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可能对明星艺术家无关痛痒,但对年轻艺术家或销售不好的艺术家则具有主宰权。明星艺术家实际上是自产自销或者前店后厂的模式,他们的工作室就是画廊。而真正的画廊为了避免年轻艺术家们重蹈覆辙,所以现在拼命限制艺术家参加更多的展览,尽量延缓其成名速度和单飞能力。以前画廊遇上一个年轻艺术家还要考察几年再考虑签约,现在都是尽快签掉,不然过几天就被别家签了。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才华与激情将在市场化运作中被瞬间释放,与此同时作品也将迅速失去艺术家本身的气质而变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