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陈家刚个展 2010-08-24 11:06:37 来源:TIMEOUT北京 作者:王晴 点击:
每年有来自50个国家,超过1000份的比赛者申请参加转译媒体艺术节。本次展览以柏林为比喻,探讨了城市结构设计所蕴含的意义、价值和文脉。

 

记者:作为拥有超过10年新媒体艺术从事经验的专业人士,你怎样评价它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它是否在将来,会成为艺术中的主流?

 

大约20年前在我职业生涯刚开始的阶段,我在数字和广播媒体领域做设计师,我对此很感兴趣。不论现在还是将来,我相信艺术表现对我们自身和社会将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反映。它回避了艺术市场的概念和对当代主流艺术的期待。一旦艺术表现进入这些领域,它那些必要的锋利的批判性的外沿将被钝化。任何艺术在将来都必须能够用一种全新的光芒为我们照亮世界。

 

记者:对移师北京举办的本次新媒体展有着怎样的期望?这种预期和你们挑选的艺术家和作品有着怎样的联系?

 

此次展览由Melanie Zagrean 和 Pierre Wolters协办。这两位是我们在柏林“艺术-诉求-冲动”画廊的合作伙伴。这次展览旨在用特定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对城市生活的物质性和动态,有蜻蜓点水的了解。为此,我们对北京和柏林两个城市的共性做了展示。我们做了很多概念性的电视节目,从两个城市各自独特的历史背景、功能和城市复杂多样性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我们非常感兴趣北京人从柏林的视角看自己的城市会是什么感受。或许这个视角很奇怪。

 

记者:怎样看待新媒体艺术中的哲学意义?

 

为了避免曲解新媒体艺术,在众多基于科技与数字艺术语言运作的,以“转”或“跨”为名的媒体艺术的重要哲学思想中,有一种对新媒体艺术这样描述:它所渴望创造的,是开放的、合作的、自由互动的表现体系。

 

8月16日至28日,今日美术馆

 


【编辑:李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