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博园区内“德中同行之家”王小慧与“梦想者”对话
杨安泰先生是来自日本的“海归”,为了完成英年早逝的儿子生前的心愿,十年在内蒙古种植110万棵树;厦门的“职业梦想家”杨函憬想造一台“感动梦想机”,让有梦人不再“孤旅”,他自己的梦想一个一个被实现,而且他也帮助别人实现梦想,因为进入他的“梦想机”的前提是先帮机器里的人的梦先实现一个才能放入自己的梦;青年残疾人艺术家方鸿丽用她灵巧的双手编织的艺术品走进了世博,而且带着一群残疾人自食其力,重新建立生活信心;世博主题歌词作者甘世佳在淡泊中坚持他的文学理想,终于在不懈努力之后赢得殊荣;上海巴士售票员潘春燕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为了方便乘客,她自编了本世博导览图书手册受到好评;在深圳的青年女性沙莎不仅自己创业成功,还创办了“女性创业网”,帮助无数也想创业的女性,目前已发展到60万会员等等……这些人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一个人的梦想变成了许多人的梦想……
第二次、第三次对话会都在同济大学王小慧艺术中心举行。参加者有各界著名的创业者和梦想家,比如,毕生保护中国历史名城的著名学者阮仪三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从很艰苦的80年代就开始顶着社会风潮坚持自己的信念,象平遥、乌镇、同里等十几个古镇能保留完好并用这种方式带动经济发展是全国闻名的;保护上海最著名的艺术区“M50”的发起人韩妤齐放弃了自己艺术家的主业,做了政府文化机构应该做的许多事;汇聚了许多创意青年的“新茶网”创始人丁大文能够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坚持理想,几年下来终能做到“良性循环”;来自西安的中国最棒的建筑事务所之一“马达思班”的副总陈展辉不仅搞文化艺术项目,还从一亩地开始发展到大规模开发西部葡萄园;云南的蔡中顺立志做中国自己的精品国产咖啡品牌,在工作中宣传“慢活”、“乐活”的理念,影响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人;来自天津80后创业者“中国你好传媒集团”的创业者刘宁不仅讲述了他作为穷困地区出来的“穷孩子”怎样从文学青年一步步成长为青年企业家的故事,也讲述了他与“海归”新婚太太的美好爱情故事。他的讲述十分生动,赢得与会者阵阵掌声。每次对话会都引人入胜,连偶然来访的著名德国艺评家、美术馆馆长Elmar Zorn和著名画家Bernd Schwarzer都全程留下一起分享,虽然通过译员他们并不能了解每一句话,但他们对整个活动赞赏有加。
王小慧说,她自己的艺术也是一点一点从关注个人情感表达到关注社会,从关注“小我”走向“大我”的。这些年轻人能把个人梦想与一代人的梦想结合起来,共同努力慢慢靠近梦想的彼岸,令她感动,令她赞赏。她自己年轻时也是个追梦者,电影是她当年最大的梦想,93年她与五、六十个德国电影青年拍摄了她的处女作《破碎的月亮》,大家也是不计报酬,不畏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一起奋斗,因为大家都怀揣着“电影梦”。对大家最大的奖赏就是听到电影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消息。她觉得中国当今太重物质、重消费,对精神和理想的追求都减弱了,所以更要鼓励青年人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可怕的不是梦不能实现,而是没有梦”。 她相信,年轻人今天的梦想也许能影响中国的未来。 “寻梦”活动一定会有许多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故事。同时,将给2010年留下历史性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