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品价格整体走势 2010-09-20 15:07:59 来源:99艺术网 点击:
这一两年,我在南方一些城市的画廊品牌和画家活动的策划都是一个延展的过程,像长沙、南昌、武汉这样的省会城市,富有阶层的层面、结构很清楚,持有大笔财富的人是非常得多,但是这些人都没有大量的或者是适量地购买过艺术品。

 

官方美术馆培养不出专业经纪人

 

99艺术网:这几年当代艺术开始有经纪人的角色,目前像艺术品经纪人还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你觉得未来这个角色的人群从哪里来?

 

张思永:在中国这些主流正式艺术品经纪人,他没有太多外来的经验,也没有很规范的课程让你拿个证,这个时候其实一级市场的画廊起到了练兵的作用,我觉得现在市场上活跃的那些年轻的艺术经纪人,男男女女,百分之九十都得益于一批生存了五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上的这样画廊的历练。也就是说经纪人他曾经可能是某个画廊的经理,市场部总监或者销售总监,只要通过画廊基本的待人接物的方式跟媒体,跟收藏者或合作者,跟艺术家或海外的人士,跟赞助人或时尚品牌,跟画廊业主之间,跟批评家和策展人,还有跟学院一些美术史教授之间综合的接洽,最终历练他成为一个职业的经纪人。我觉得中国的经纪人是需要在画廊成长的,中国的官方美术馆不可能培养所谓的经纪人,因为它是公有制,非营利单位,中国的私人美术馆不允许自己的,也不可能允许自己的销售人员去做所谓艺术经纪的事,那样容易把格局往画廊方向去做,但是中国现有的一大批活跃的画廊里边的那些画廊经理和画廊销售总监、市场总监,我们可以把他概括为一类的艺术品经纪人,因为他们既掌握了艺术家的资源,又掌握了买家的需求,又跟专业技术员、技术提供者联系密切。如果一个买家不确定是否能接受这个经纪人推荐的艺术家,这个时候就会扯出几个优秀的评论家、策展人来帮他做技术的分析。这个时候,一般的经纪人,没有这个系统的人,他扯不出专家来,扯不出数据来。

 

99艺术网: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文章也在说策展人正在转向收藏顾问的角色,您怎么看?

 

张思永:他是一个收藏顾问,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学术性的收藏顾问,如果一个大的藏家一定不会问这个收藏顾问“你觉得他值多少钱”,不是市场的,而是会问“你觉得他将来在历史上如何定位?”我认为商业收藏家倒买倒卖,找学术的策展人和评论家,即使是栗宪庭老师也不能把这个艺术家的价格估量出来,这个时候他找的人一定是商业的策划人,商业推介人,就不是这个家,那个家了。

 

99艺术网:现在的批评家,除了策展还要做经纪人,帮艺术家卖画,是很全能的角色。当然我们也不是说这样不可以,只是因为人才的缺稀,而且长此以往,对批评家的学术方面也会不利。但假如专职来做艺术经纪人,事情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张思永:对,是人才缺少,所以买家在这个时候,其实还是要去一些职业的画廊里头跟那些职业的画廊经理,跟那些在任职三、五年的人去打交道,因为他们对数据和细节的把握会超过一个专家。

 

为什么一个好的画廊培养出一个总监出去之后可以自己独立开画廊?就是因为他已经深谙此道,基本上了解这个规律,掌握了资源,也会洞察到他的市场水准,甚至知道什么样的受众群体能够接受多少的价格。这个是靠在业界锻炼出来的,所以中国的艺术经纪人不够职业,这早就是一个社会现象。不够职业,是因为职业的经纪人都开了自己的画廊,这个时候他的工作是培养一批优秀的经纪人。我自己这两三年很少参与卖画,我很少跟外国的买家对话,现在感觉外语都退化了。我已经不跟外国人讨价还价,我觉得好累,以前都是每件作品我亲自卖,卖了之后我亲自送去。现在我有助手,有经理,有销售人员,别人找我来,我直接说你们聊吧,无非是需要我打折的时候,我可以出面。所以我觉得,因为那些画廊老板不是投资人,就是从布展、策展,找艺术家、谈价做起来的,有这经验的恐怕在中国不多,但是不多没有关系,你多一点经验,你就可以把这种经验带给自己的新团队,让他们按照这个思路做好服务,培养他们做一个职业的艺术经纪人。即使他将来不在我这儿工作,他也可以以一个独立的艺术经纪人的身份出现,就是不依附于美术馆,不依附某个画廊,也不依附某个基金会。

 

其实中国需要一些独立的艺术经纪人,独立的艺术经纪人就是他跟几家不同的画廊,比如他跟上海一家,北京一家,香港一家,甚至海外一两家,他知道海外画廊想要什么,找到我们国内这家,他知道上海那家想要什么就从北京这边调,就是跨城市、跨地区、跨国度的独立经纪人在中国少之又少。光是做同一层次的艺术品经纪人容量太小了,因为有这么多画廊在,你作为一个自由经纪人未必能够挖到什么资源,但是你要能够把上海需要的从北京调走,把北京的需要从上海调来,甚至把香港、台湾的需要从本地输出去,又把香港、台湾的引进来。有一次我通过台湾的经纪人帮我问丁雄泉的版画,我直接找高雄一个基金会的经纪人,他不仅给了我十张丁雄泉的,还拿得很便宜,后来他就源源不断地供给给我,导致我成了798或者是整个北京唯一一个正儿八经代理丁雄泉作品的画廊,就是《采花大盗》那个作品。到现在我一直做得也不错,这个事有很多工作是可以跟画廊的经纪人或者是独立的经纪人合作的。其实在国外的经纪人更偏向于独立经纪人,假如我不做画廊,假设今天我不做画廊,我就可以去任何城市做一个独立经纪人,但是我不会在一个城市,我可能会在中国所有的城市,把我的资力、履历,我的业界经历写成一本书,你想了解我什么全部在这本书上。

 

99艺术网:呵,那千年时间怎么办,抛售吗?

 

张思永:千年时间可以找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就像方力钧的餐馆托管了一样。(笑)当然会不会走这条路不知道?因为我们的志向是要做一个好的美术馆,而不是做一个所谓好的经纪人,但好的私人美术馆必须有好的一批经纪人,经纪人的目的不仅是卖出去,还要买进来。比如我想买进赵无极、朱德群八十年代的版画,石版画,我就要通过国外的经纪人帮助我拿到,而且我拿到的价格得是偏低的价格。

 

99艺术网:美术馆收藏的顾问,一般都是从哪方面来的?

 

张思永:美术馆的收藏顾问就要从拍卖行、基金会、大画廊的老板和艺术总监,或学院里边的负责美术史、美术策展资深的教授,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美术馆公共的艺术机构,美术博物馆,私人收藏馆和陈列馆,甚至国家的美术馆的首选对象。但是他们不会找一个商业经纪人,因为美术馆收藏层面,价格相对偏低,你要找带有学术性的,比如说美院的美术史系的教授,学术层面很高的策展人和大牌画廊的负责人,因为大牌画廊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充当了美术馆的功能,他持有的作品是一般的美术馆没有的。还有基金会,因为建立了历史已久的经验,收藏了很多作品,渠道很鲜明,知道从哪里能够找到这个美术馆所缺失的这件作品。比如说巴黎现代美术馆,他前段时间丢了五件作品,就是世界级的作品全丢了,这个时候买家,比如我是一个买家,我要买一个小偷的作品,我一定会咨询专业人士犯不犯法,或者是能不能得到什么保护。比如我买回来再把它捐给美术馆,我一买就犯罪,但是我买回来捐给美术馆就不犯罪了,这个时候要问自己的艺术顾问,我认为就是了解基金会制度,了解美术馆学,了解美术馆行政文化的,了解所谓美术馆商业跟非商业之间关系的专家。

 

中国现在正好是艺术经纪人催生的一个时代开始了,以前都是画廊老板,都是拍卖行的拍卖经理,博览会的推广总监。但是经纪人的时代,我认为到来了,因为画廊也是有生有灭,拍卖行有大有小,画家价格有高有低,博览会也有一个对比,这个时候经纪人就起到润滑和调和的作用。我刚才说跨地区、跨国家、跨城市调剂价格,台湾卖多少,北京卖多少,上海卖多少,经纪人得知道。到台湾买,到北京来买一件作品时一定知道台湾卖多少,在北京就好报,台湾明明卖到30万,你在本地报80万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经纪人起的作用就能起到调和作用,考虑如何把艺术家的价格放在适当的价格上推出去。

 

99艺术网:您觉得在国内发展出专业经纪人公司现实吗?

 

张思永:完全可以!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它总结了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娱乐经纪公司,每个经纪公司都有很强大的经纪人,演员只跟经纪人跑。我是一个经纪人,我带上十个艺术家,在与画廊机构签订的协约里头,我代表他们十个人签合同。领班人跟公司签,如果条件达到了,你满足我的条件,我满足他们的条件,如果你能满足我的条件我就会呆下去,某一天因为利益、因为策略,因为推广思路,因为整个发展不明朗或者没有按照这个来,我就跳槽。我跳槽有两种:一种投靠其他的公司,更大牌的国际公司或者我自己成立一个新公司,我把我的艺术家带走,因为很有可能将来的艺术家是跟着经纪人跑的,而不是跟着画廊,或者是跟着所谓谁谁跑,很有可能,所以这个时候职业的艺术经纪人,在某种意义上也不能是个人了。因为在中国的《经纪人法》,《经纪人管理条例》里,必须是两个人或者两个人以上的经纪人才能做一个艺术经纪公司,构成艺术经纪服务公司。而在一个经纪公司里头得有几个主要的经纪人和年轻的经纪人队伍,主要的经纪人带哪几个大牌,年轻的经纪人带哪几个年轻艺术家,未来还得继续挖掘。

 

在未来,艺术家还是要回到工作室,经纪人在各个层面上跟各个系统打交道,最后的工作把他推到顶尖的公共美术馆,而不仅仅推向某个私人有钱的买家、某个中小企业或某个商业的美术馆,这才是经纪人的作用,这才是艺术家和一般的机构没法取代的。

 


【编辑:singer】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