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零件的生猛“酒友” 真诚的当代艺术追求 2010-10-26 09:50:2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崔付利 点击:
城市零件在不断走出去的同时,其本土的当代艺术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当代艺术在贵阳这片水土上也越来越有营养。相信不久的将来,贵阳会再次像上世纪70、80年代一样,再次成为文学、诗歌、艺术的前沿、先锋阵地!

城市零件的生猛“酒友” 真诚的当代艺术追求——写在“补一刀”展览后

文/崔付利

 

10月23日,有幸参加由批评家王林、郑娜策展的“补一刀:贵阳K11艺术村暨城市零件工作室开幕展”。展览前,得知能参加本次活动,我那颗悸动的心曾澎湃不已。当第一次近距离、深入到贵阳接触后,却令我感动而又惭愧。过去的一些琐碎、片段似的记忆在这个晚上不断涌向我的心头,叫我不自主的要写下一些繁言赘语。

 

与零件初次结缘

跟城市零件最早接触的就是董哥。董哥,我是早有耳闻却素未谋面,对他的作品更是印象深刻,画面中奇异的动物形象、涂鸦风格的原始表现主义手法、绚丽多变的色彩与当下流行的图式语言保持着距离。

那是在2009年6月份,我出差丽江参加领升艺术论坛。机缘巧合的是,不知道为何那天大家对绿色情有独钟,董哥、艺术家何工老师、成都的杨东东(东哥)我们都穿了同样颜色的衣服。当晚的晚宴结束后,借用贵阳俚语“补一刀”的说法,大家去了当地一家不错的酒吧。而真正与董哥结识还是在酒吧散场后,我们在路边的一家小吃店吃夜宵。通过东哥的介绍,我才得知眼前这位帅气文雅的“绿人”就是传说中的董重老师。

董哥热情豪爽、幽默风趣,跟他接触令人感觉轻松惬意,用重庆话应该是“很耍的来”。当时董哥和东哥一直拿我额头的皱纹开涮,并用严肃、认真的口气给我推荐起哪家的医院来。在丽江的那几天,我们虽然接触没有几天,但董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零件们“杀”进北京

2009年11月1日,董哥的个展《游离》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董哥的个展可谓轰动北京,因为他的个展给北京带来了冬天的第一场瑞雪。遗憾的是,因为回老家参加哥哥的婚礼,我未能前往董哥的展览现场去学习和祝贺,也没能见到“活着”的零件艺术家们,无奈的我只好花了一毛钱送上我的祝福和问候。

回京后不几天,意外的接到董哥生日晚宴的邀请,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天应该是11月7日(如有记错,董哥还请原谅)。晚宴设在中央美术学院附近的潭州酒店,酒店包间内坐满了整整三桌人,其中大多数就是城市零件的艺术家们。通过董哥的介绍才认识了零件中的丁哥、夏哥、石罴、荣植、龚哥等人。

当时我孤陋寡闻,不曾想到零件的朋友们个个都是“酒精”沙场,酒桌上气势如虹、战斗值极高,夏哥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零件艺术家们的共性,“体现在身体上的是能喝酒,即便少有几个不善喝的也敢不计后果放开了喝。少有喝醉,醉了也就自己找个沙发睡下,酒品很好!”这点夏哥总结的很好,他们的酒量我是领略过,夏哥伏案而睡我也是亲眼目睹过。记得当晚气氛很HI,管郁达老师喝成了“高原红”后还能继续去接受媒体的采访,董哥最后则是被大家送回了酒店,舒昊当晚则是喝成了带有体温的喷泉......

11月中旬,“领升·2009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在北京当代艺术馆开幕,就在当日的展览晚宴上,我则是真正略到了零件的风采。当时我被董哥拉到零件艺术家们的一桌,张小涛老师一再鼓励我道,“大崔,只要你在酒桌上能和城市零件的艺术家们坚持下来,你喝遍全国无敌手了!”事实证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未能完成。丢人的是,我不知道被谁扶到了张老师的车上,并在张老师的车上狂吐不已。当时张老师还一直劝我说宁肯吐车里,也不能把头伸出去,这事我一直心存感激和歉意。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