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铜炉市场升值潜力有多大?
在2006年的春拍上,清乾隆•袁枚手铸铜洒金钵式炉,估价30万至35万元,成交价达到了69.3万元。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在浙江的拍卖会上,这件铜器的成交价已经达到了93.5万元。在今年的春拍中,其成交价更是近300万元。铜炉市场蕴含巨大升值潜力。
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名家收藏的铜炉开始纷纷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像如王世襄、姜子祥的个人收藏专场中,铜炉藏品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年王世襄拍卖的那批铜炉为同一藏家购得,此次这批铜炉重新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无疑验证了当初的说法,也提醒广大投资者,在铜炉收藏中,一定要关注“名人效应”。
除了名人递藏时所“产生”的故事之外,名人对于铜炉的保养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王世襄的铜炉拍卖价如此高,炉的品相优秀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有些藏家喜欢收藏品相差的炉,以为老则价高,实际上在同行人士看来或客气的评论:只是品相差一点;异行人士的评论:则是一堆废铜烂铁;外行人士的评论:就是一堆垃圾。像姜子祥专场拍卖的一批约30件形制各异的明清铜炉有“宣德”年款、“琴书侣”、“松月侣”等诸多款识。这批铜炉历经浩劫,数十年无人打理,而其包浆皮色依旧如棠梨般可人,可见其当年铜质之精、焙烧之勤。(摘自理财周刊《名家递藏老铜炉身价更高》)
六、古琴市场价格如日中天
2003年11月7日,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9年,匡时“太古遗音--吴景略藏古琴”专场 ,一床晚唐“太古遗音”琴被买家以2072万元高价纳入囊中,宋“龙升雨降”琴和元“朱致远修百衲”琴也分别以1232万元和582.4万元的不俗价格成交 。在2010春拍中,北京匡时等四家拍卖公司共推出16床古琴,成交15床,总成交率为93.75%。匡时拍卖6床古琴100%成交;王世襄收藏的“宋代朱晦翁藏仲尼式古琴”7年后再次亮相拍卖会,以1120万元成交。业内人士指出,古琴拍卖市场尽管已经有8年的时间,但是依旧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8年间,整个拍卖市场的变化很大,但是古琴拍卖的变化还没有那么明显,仍有很多的潜力可以挖掘。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今年古琴的所有拍卖成绩都不错,一方面会刺激拍卖公司在古琴方面更加用心,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另一方面,会有人注意到它的市场回报,尽管回报率没有特别高,但是有稳定的利益回报。买古琴,学古琴,既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还起到了一个增值和保值的作用。这种吸引力会使古琴文化被更多人了解,从而推动古琴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古琴市场尽管已经有8年的时间,但是依旧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8年间,整个拍卖市场的变化很大,但是古琴拍卖的变化还没有那么明显,仍有很多的潜力可以挖掘。(摘自北京商报《古琴市场潜力仍待挖掘》)
七、紫砂市场势头迅猛
在近一年来,紫砂工艺品拍卖市场发展较为迅速,百万元以上高价成交的拍品陆续出现,在历年紫砂工艺品拍卖成交前十名中就有9件为近一年来的新纪录,而2010年的高价成交纪录更有8件之多。
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共计有6760件紫砂工艺品上拍,成交3433件,成交总额也有3.03亿元。但从成交价格方面来看,超过百万元的紫砂尚属少见,只有35件,且基本上为中国内地拍卖公司创出。而2010 年,紫砂工艺品市场出现了第一件千万元级别的拍品,《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以 1232万元高价成交。这件紫砂壶是剪淞阁收藏之一,为1948年紫砂名手顾景舟精心制作的五把石瓢壶之一,自留了一件,其他四件赠给铁画轩主人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摘自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周报《2010紫砂市场发展迅速》)
八、犀角雕刻,市场新宠,备受关注。
2010 年春拍中犀角雕以其珍稀的原材料和独特的制作工艺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市场热点,今春表现非常活跃。2010 年春中国艺术品前100 名榜单中,共有4 件犀角雕,均在香港佳士得“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Ⅱ)”专场中诞生,清康熙的“犀角莱菔尊”和明末”犀角雕「兰亭序」杯”成交价均为3,499.71 万元,创角雕拍卖市场最高价;明末清初“犀角雕百子图杯”和清康熙“犀角雕「穆王八骏图」杯“分别以2,319.68 万元和2,221.34 万元成交。并且此专场其他犀角雕也全部拍出,成交率为100%。此专场是继08 年5 月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I)”的序章,这些犀角雕是经过数十年搜求所得,30 件作品成交总额为2.37 亿港元(2.08 亿元人民币),比(I)场3,835.14万元的成交额高出5 倍多。且(I)场犀角雕高价作品明末“犀角镂雕——把莲水注”,成交价仅为726.91 万元人民币。经过两年的时间,犀角雕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市场价位有了很大的提升。(摘自《2010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
【编辑: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