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皎个展今日开幕,比较特别 2010-11-24 13:09:22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春林 高贵彬 点击:
王昭画展的海报静静地张贴在何香凝美术馆的外墙上。对于许多深圳人而言,这个名字很陌生。然而,在这个陌生名字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皇族记忆。

王昭小时候和舅舅溥仪在看报纸

 

 

记忆中的溥仪:他从不敲门

 

从溥仪1959年被特赦到1967年因病去世,王昭与他共度了8年时光。在王昭的记忆中,溥仪经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他出口成章,作诗不用打稿。每次到王昭家里,看到正在作画的王昭,溥仪也忍不住和小王昭一起写写画画。

 

王昭记忆中的溥仪爱吃炸酱面,性格很直爽,喜欢开玩笑,烟瘾很大。因为从小在皇宫生活的影响,溥仪平时到家里从来都不敲门,每次开门都是用脚直接踹开。最早的时候,溥仪还经常撞到门上,习惯了有人开门的日子,他一直认为门是自动会开的。尽管看上去很瘦,但是溥仪经常拉着王昭的爸爸掰手腕,他喜欢亮出自己胳膊上的肌肉,每次掰手腕他都不忘告诉大家,这是他劳动改造时锻炼的成果。

 

求学历程

 

与普通知青一样经历插队

 

与溥仪一样,自幼受宫廷花匠调教的溥仪六妹溥韫娱受到了良好的绘画教育,并有很高的绘画技巧。而王昭的父亲王爱兰也在绘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王昭自幼就酷爱绘画,并显示出了很高的灵性。

 

尽管是皇家的后裔,但是王昭的命运也如同许多普通知青一样经历了插队、招工到回城的历程。1969年,19岁的王昭曾在延安地区插队4年。1973年,王昭通过招工到了西安铁路局成为了一名修路工人。在当工人期间,王昭不断地画图投稿,终于被铁路局的领导看中调到了地区做起了宣传工作。不过,皇家后裔的身份也最终让王昭得到了命运的眷顾。1979年,王昭的母亲病重,在邓颖超的关怀下,王昭被调回北京,进入北京画院学习深造。

 

也就是在1979年,当时的中日友好协会会长、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在北京举行画展。颜色鲜艳的日本画引起了王昭的强烈兴趣。此时,初露锋芒的王昭被平山郁夫看中,并有意收其为徒。

 

怀揣60元人民币赴日学画

 

1982年,王昭的母亲病逝。王昭抱着母亲的遗愿东渡日本,开始了自费求学的历程。求学之初,王昭只带着9000日元,相当于当时的人民币60多元。学习一年语言后,王昭进入日本国立东京艺术大学师从平山郁夫,成为平山郁夫首位中国籍研究生。

 

初到日本的经历让王昭历历在目。当时,他的舅舅溥杰携妻子在日本治病。溥杰资助了3万日元只够从机场到保证人家中的出租车费。求学期间,王昭四处打工,他掏过成田机场的烟囱,做过苦力,为的就是能够有朝一日可以学业有成。

 

在平山郁夫的指导下,王昭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日本画相融合,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新东洋画风格。1983年12月,日本艺术财团吉井画廊在银座举办了王昭的首次个人画展。首秀获得了成功,王昭的画全部售出,累计收入1500万日元,他终于还清了欠下的600多万日元的材料费账款,并将妻儿接到了日本。在海外取得成功后,王昭也经常回国进行文化交流。

 

尽管旅居日本多年,但在子女的教育上,王昭也没有忘记祖国。两个女儿在日本读完幼儿园与小学后,王昭就将两个孩子分别送到了英国读初中与高中。但是当她们即将步入大学之际,王昭分别让两个女儿考取了北京大学历史系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为的就是让她们知道自己是谁。

 

2010年的王昭已经年过花甲,整整60岁的他在深圳迎来了自己的第60次个人画展。在这次深圳展出的55幅作品中,除了王昭的作品,还有其母亲与舅舅爱新觉罗-溥杰的书画作品。“我来深圳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与切磋,希望通过我能为中日民间的文化交流搭起一座桥梁。”

 

 

 

 

 


【编辑:李云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