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洁民
认识画家黄腾辉是很偶然的机会,在台中一场为荷兰银行演讲「梵谷」结束时,有一位长相斯文,说话带着企业家气度,又微微透露出艺术家气息的年轻人过来找我,他说我的演讲让他深受感动,他从来没听过能把梵谷讲得那么生活化,趣味化,不失真而又引人入胜的演讲,希望能跟我进一步交朋友,谈论艺术。我自忖不是科班出身,但热爱艺术却十年如一日,虽然热爱绘画,却因天分有限,眼高手低,在短暂学习了国画后终于决定还是封笔,而致力在研究剖析艺术、推广艺术及做一位市场观察者。在担任画廊学会秘书长三年内向许多先进学习,卸任后写评论、帮许多团体做顾问、办演讲,这些工作延续了我对艺术的感情,其实是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因为能让更多人从中获益使我觉得从理工走入艺术了无遗憾。这几年来目睹许多两岸的艺术家在市场上络绎不绝,此起彼落,有的天纵英才却不为人知,含恨而终;有的是追随行情,人为炒作,爬得快也跌得快;有少数则是善于经营自己,在生活妥善之后仍然保持了高度的纯真与创作欲,鱼帮水,水也帮鱼,蔚然成观。我在那场台中的演讲之后认识的画家就是属于后者,一位新时代成功的艺术家──黄腾辉。
在我受宠若惊之余,我们聊了起来,其后也陆陆续续帮黄腾辉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帮他的画作写一些纸上导览的东西,两年下来,手稿与已发表的累积不下数万字,他其实不必人家帮他做公关,因为黄腾辉不卖作品,他还拥有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即人人皆知的「古典玫瑰园」餐饮事业王国,生活无虞。在这彼此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与他互动了两年,我也逐渐了解了他的为人、创作观与经营手法。
谈到玫瑰园成功的历史,许多杂志都有详尽的介绍,我在《典藏.今艺术》今年5月号里也曾刊登过一篇介绍他如何从建筑业转战餐饮业,又如何秉持自己的理想,创作了古典玫瑰园的历史,不再赘述。我想他最为人津津乐道,也是令人赞佩的不是这些餐饮业的万丈光芒,而是这样一位日常风尘仆仆的励志青年能在旗下坐拥40多家连锁店之后,回到让他心仪多年的玫瑰身上,非但亲手栽培了100多种的玫瑰品种,而且将这些春华易逝的花朵转换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油画。黄腾辉并没有甚么高深的艺术基础作为起点,但他能充分掌握内心情感,自由自在地在不同画派游走,确实让许多学院派出身的人叹服,如同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邓平祥说的:「黄腾辉对于艺术之爱是源自他内在的精神渴求和情感寄慰,黄腾辉选择了高品味的生活和审美的人生,因为他体认到艺术是神性的一种存在,只有审美的人才是最高境界的人」;显然他在人生的寻梦中了解甚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为他写作品导读的时候,我三番两次进入他的玫瑰梦园中,发现他不只具备了优秀画家的执着,而且这些画作在他百花齐放的事业里竟然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他对玫瑰的爱可说无人能及,从栽植到形象设计,甚至店内的装潢陈设无不跟玫瑰有关,墙上布置的都是他亲手画的油画作品。
他的画作有30款被设计印刷在「玫瑰杯」上,生产了30万个在店里销售,最畅销的是「浪漫玫瑰情之七」,单单这个图样就卖了五万个;本月在新光三越的瓷器发表会上还应邀重新生产了500套完整的玫瑰杯,弥补了收藏家未能成套收藏的遗憾。
他从不卖原作,与市场操作完全背道而驰,而只是经销杯子,碗盘与版画,让自己的作品留在身边生生不息;最近英国的Aynsley还请他设计了一套限量发行的餐具组,是该公司创立230年来首次请东方画家设计的例子。
他的知名度藉由广阔的通路无远弗届,小从杯子大到杂志,由海报到信用卡,从台湾到大陆,在艺术圈子里可说鹤立鸡群,光光这些周边产品与其餐饮事业结合的辉煌成就即已无人可及。当然这项卓然的成就除了来自成功的「古典玫瑰园」事业通路外,他在创作上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在短短五年的创作生涯中黄腾辉留下了近300多幅油画,充分具备了当个画家的条件,也清楚立下了画家应为人所爱、所好的标准,这是许多画家创作多年,何等梦寐以求的境界啊!黄腾辉把艺术生活化的口号作了一项最佳模范──艺术不必孤芳自赏,应该要求自己渗入到每个爱好艺术的家庭里。诚如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贾方舟所言:「艺术是痴迷者的事业,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艺术,那种迷狂的状态是不可思议的,而发生奇迹乃是必然的。」天分很多画家都有,努力也随处可见,但能完全掌握通路,让自己的迷狂发生奇迹,自我营销成功,不必苦受环境煎熬的画家几希。
今年初,黄腾辉打电话约我一起进餐,见面不久,拿出一本在大陆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中国油画》杂志第100期特刊,封面就是他的作品《窗边的玫瑰与我》,内文另有四页图文并茂的报导,内心无限激动,频频感谢我这两年多来对他的欣赏与支持。陶咏白在〈玫瑰园里的浪漫歌手〉一文称誉黄腾辉:「如弗洛伊德所说『艺术家是一个被过分嚣张的本能欲望所驱策着前进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个天生的艺术家,只有在艺术中,他才找到了张扬自我的天地,迸发出了澎湃的生命激情,塑造着他心中的玫瑰,寄托着他的爱恋与情思,追寻着他的理想与精神,玫瑰既是他情感的符号又是他的精神符号。与其说他为玫瑰而歌,而狂;勿宁说玫瑰是他的情,他的魂」。我想任何人都能感受到他的艺术激情,他为玫瑰痴狂,玫瑰也为他建立了王国,带领他跨越海峡,在彼岸创造了另一项惊奇。
台湾在民国70至80年间出现过艺术市场的高峰,吸引了不少富有理想的艺术家投入创作,但理想毕竟难挡现实的摧残,在生活压力下大部分人纷纷放慢了脚步,有的退出画坛,有的顺应市场,随波逐流,大部分都让自己的创作力停滞不前,殊为可惜。没错,今天这个时代是营销时代,一个成功的生产者必须体认市场的规律,经过考验,画家艺术家亦然。能顺应潮流,功成名就固然可喜,但能一本初衷,继续为兴趣而画,为艺术而活方为可贵!就在这个低迷的台湾艺坛里我们发现了一颗新星,原本是邓平祥用来形容黄腾辉的奇美人生的话:「在黄腾辉的艺术资历中,对色彩的感觉敏锐和精致是一个独出的要素,这构成了他的艺术特征,同时在语言的把握上,他善于在强烈中找平衡,在缤纷中见单纯」,他在绘画市场给我们的启示也正是如此──使自己在绘画挑战中平衡,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保持思想的单纯度。对他而言,这不是甚么深奥的立论,而是他在过去20年奋斗生涯的一句话:人生最有份量的不是成功,而是在人生的路上你坚持做过甚么,又坚持得无怨无悔。黄腾辉的可贵归因于他不必为五斗米折腰,不卖原画,当然就不必与市场妥协;许多人为了推销自己,必须花很多时间拓展公关,投客户所好,丧失自我,剩下的体力脑力往往已缺乏追求任何突破的热情。
黄腾辉称得上是艺术创作里的狂热份子,孙建平在《中国油画》形容黄腾辉的艺术说:「他的玫瑰画用笔奔放、狂野、大胆、简洁,构图往往出其不意,叙述方式也是信马由缰,无所顾忌,纯粹而强烈的色彩和肆意挥霍的激情传达着他的艺术理想」,他的创作量在短短的五年达到惊人的数目。他也是市场奇葩,受各界欢迎与重视的程度绝对胜过大部分汲汲营营的人,他是一位懂得艺术创作也懂营销的艺术家。如果我们再度回想叫了几十年却少有人付诸实现的艺术生活化的口号,他无疑就是典型的模范──把艺术应用在更多周遭产品,让自己所思所想所为都跟艺术有关。艺术生活化是目前台湾刻不容缓,亟需推动的工作,能像黄腾辉一样把艺术变成一项事业才是艺术生活化的高度表现,在祝贺之余,我们深切期望台湾画坛能出现更多的黄腾辉!
陆洁民 简介
1957年生于台湾高雄
1985毕业于旧金山大学
1988取得西北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
1989-1998
由于对于艺术的理想 于天安门事件后帮助
中国北京画院画家赵秀焕,中央美院画家白敬周等人,
参加美国艺术博览会,同时父亲担任驻荷兰代表,
故同时与欧洲画坛亦接触频繁。
1998-2001
担任中华民国画廊协会秘书长
并筹办1998、1999、2000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现专职为推动画家进入国际市场及专业艺术评论工作。
【编辑:马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