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纪念卡拉瓦乔逝世400周年发现其作品 2010-12-07 18:08:50 来源:《美术报》 作者:冯源 夏亮 点击:
一场场精品荟萃的展览,一场场突破亿元作品的拍卖,不乏有一些艺术界人士担忧:看似兴旺的艺术品市场沉渣泛起,泡沫膨胀,影响其健康发展。

对于收藏界的指责,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说,书画造假与拍卖无关,拍卖不保真是国际惯例,拍卖法保证了这些年拍卖业的持续繁荣。他认为,拍卖法只能保证交易过程真实,但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实。北京曾有几家拍卖行打出保真旗号,但随后都关门了。
 

“价格”还是“价值”
 

近期,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高潮迭起。刚刚结束的北京嘉德秋拍上,41字的王羲之《平安帖》摹本以3.08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拍价仅次于黄庭坚《砥柱铭》的中国书画作品,后者拍出4.368亿元高价。
 

11月12日,在英国伦敦郊外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拍卖公司举行的小型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被一名中国买家拍走,这件拍品以4300万英镑落槌,加上佣金和增值税,瓷瓶身价折合约5.5亿元人民币。
 

对中国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现象,刘尚勇表示,艺术品的价值很难说清,在难以确定交易价格但又要交易的情况下,只能采取拍卖形式。他和刘益谦都认为,那件“天价瓷瓶”是乾隆官窑的巅峰之作,而明清官窑瓷器的价格已经夯实。
 

拍卖场上的价格是否代表艺术品价值,在“东西贯中——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上,吴冠中长子吴可雨告诉记者,尽管吴冠中画作在拍卖场上屡创新高,但是他父亲最反感自己的作品被市场炒来炒去,这也是他晚年大量将画作捐赠给公立博物馆、美术馆的原因之一。“父亲最大的希望是自己心血能被人民理解认同,不要因为‘吴冠中的画贵’去看他的画。”
 

画展上,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的油画长卷《1974·长江》命途多舛,它是一幅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的佳作,“文革”中被批成“黑画”,在吴冠中的床底沉睡了30年,直到2004年,吴冠中重新找到捐出,当时这幅画的估价已超过1千万元。吴可雨说:“社会对艺术品的评判标准变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我父亲还是把他捐献给国家,分文不取。”
 

吴冠中老师说,林风眠的作品是艺术品市场上的宠儿。在中国美院举办的“国美之路——林风眠师生联展”上,有50件林风眠作品与观众见面。院长许江教授说:“这无疑是中国美院举办的‘最贵’的一场展览。”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