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生收藏古玩字画已经有20多年,每逢大型拍卖会他都会盯在现场。对今年秋拍他的直接感受是看不懂。
马建军 收藏爱好者:(加价)都是50万 100万 有时甚至1000万 好像到自由市场买菜一样
以往到了拍卖季节,是马建军收获最多的时候。可在这几场拍卖会上,他等到最后,自己也没有买任何拍品。他认为,现在价格直线上升,一般老藏家已经与自己喜欢的东西无缘了。
马建军:这里面已经有一种信号,告诉我们就是说,大家现在不是来买东西,是来买筹码了。
马建军用了“抢东西”来形容拍卖现场的激烈争夺,他告诉我们,暴涨之下,赚钱效应不断刺激,新人新资金还在纷纷入场,他们和以往凭喜好来买东西的藏家大为不同。
一家艺术品咨询公司的老板孙刚告诉我们,现在的市场,不单是个人,就是连像他这样的中小企业,都已经力不从心。
北京良业艺术品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 孙刚
孙刚:包括企业家可能都会感觉吃力了,因为这种资金它是非常巨大的。
孙刚研究收藏当代字画和雕塑已有10年,经营着一个圈内小有名气的会所。秋拍以来,他奔走在各大拍卖会的现场,带着近千万元的资金预算,可还是没有买到自己心仪的藏品。
孙刚:如果要从市场来说是非常好非常火爆,但是从我们如果想买东西,藏家的角度来说,有一种比较遗憾的感觉。
在嘉德拍卖会上,他看中了现代画家黄胄一幅起价100万元的画,本希望以六、七百万的价格拿下,没想到几分钟内现场叫价就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
孙刚:预算,我们也是根据情况不断地增加,就会比如说去看预展的时候一个价,后来真正要拍的时候也加价。但是就是我们加了价,最后跟成交价还是差两倍多。
孙刚告诉我们,他非常喜爱这幅画,并为此做足了研究鉴别的功课,但价格超出了心理预期,最终不得不放弃。在孙刚看来,秋拍以来,新入场藏家人数更多、势头更猛。
孙刚:新入的资金他认为多少都是便宜,因为他没有概念,他是根据他资金状况。老的买家容易跟以前比,有的时候容易产生失落感。
今年春拍以来,新入场的大资金和其背后的藏家,就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和猜测。到了秋拍,这部分力量已经越来越明朗。尽管他们大多不愿面对镜头,但有拍卖公司已从办理登记和后续服务过程中,对这批新人有了更直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