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办之初就变了味
记者调查发现,在已注册的山西25家民办博物馆中,大部分都是2000年左右成立的。“因为当时开馆很容易啊!”平遥商会博物馆的负责人马涛告诉记者。按照国家规定,申请设立非国有博物馆时,只需在馆址所在地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后,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交相关资料,经审核认为符合博物馆开办条件后即可开办。“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并不算太难。而兴办博物馆,政府都很支持,有时候文物部门还会过来帮我们办理。”
而更主要的原因是背后的经济推动力,在目前已注册的25家博物馆中,仅平遥古城就有13家之多。马涛告诉记者,2000年后,因为平遥古城旅游迅速发展,靠“占着个老院子,买上点老玩意”马上就能换来丰厚收益的民办博物馆一拨接着一拨地建立起来。而平遥旅游联票的实施,将许多民办博物馆囊括其中,这样也不需要自己去宣传和发展自己的博物馆,“就有一笔很稳定的高收入”。也正是在平遥这种模式的带动下,省内大部分民办博物馆都想依靠景区,成为景点,这也使得许多博物馆在筹办之初变了味,离“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越走越远,而是朝一辆辆旅行车、一群群游客一路奔去。
就是在这种“钱景”的指引下,一批批民办博物馆建立了起来,有的成了效益颇丰的“摇钱树”,而更多的面临着举步维艰的窘境。
多种模式值得借鉴
据中国文物报消息,同样是文物大省的陕西,民办博物馆“关中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可以达到千万元以上。北京有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成都有樊建川的“建川博物馆聚落”、西安有“关中博物馆”,当这些民办博物馆已成为地方名片的时候,山西的民办博物馆却还停留在“作坊”式的景点热潮中。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西的富豪们此时已是国内收藏界的“山西帮”。他们屡屡出手,购置顶级收藏品,然后随同文物一起,消失在沸沸扬扬的议论声中。记者曾与一位常常天价竞拍的藏家私下交谈,问他有这么大的资金并收藏了如此珍品,为何不开办一个民办博物馆时,他很不以为然说:“我买这东西是玩,没必要花那么大精力吧。”
当然,这位藏家不能代表山西的其他富豪。山西潞宝集团曾花巨资修建了“毛泽东纪念馆”,收藏了很多红色文化的历史实物。山西会馆的经营者高绍军,把自己收集来的晋商文物以和公立博物馆共同所有、共同经营的方式融入公立博物馆,并在自己的企业成立“山西民俗博物馆分馆”,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而在太原市政府倡导下建立的“太原晋商博物馆”创新出另外一个模式,由政府建馆区,展品全部来自民间收藏和社会捐赠。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博物馆行业,山西建立一个品牌民办博物馆的时机已经到来。
【编辑: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