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何以当代?——抽象绘画涉及的理论问题 2010-12-21 10:22:4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林 点击:
绘画作为一种图像符号,最能体现人把世界符号化的能力(从一个时间流动的深度和立体的世界到一个静止不动的平面化媒介的世界)。但这是人类的集体生存能力,是文化传统对个体心理的形成。

一、绘画的现实性
  
  绘画作为一种图像符号,最能体现人把世界符号化的能力(从一个时间流动的深度和立体的世界到一个静止不动的平面化媒介的世界)。但这是人类的集体生存能力,是文化传统对个体心理的形成。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讲,它是主动的,但从集体和个体的关系来讲,它又是被动的。“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因此,绘画作为图像符号充满了矛盾。尼采对此曾这样写道:“还给自然一个完全真实的面目吧——画家喊道。可谁能将自然完全真实地带到画布上去呢?”不论手工技艺怎么完善,符号化的手工技艺所描绘的实在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真实,体现为历史文化传统所形成的视觉规范,并不等于实在本身。所以,艺术还需要一种动力性的机制来反拨符号系统的惯性和惰性,来超越既成符号系统的控制,让人重新去直面眼前的世界。这就是生命(感觉、心灵等)对现实的直接体验。物理实在性的消退和人类符号能力的进步是成比例的,由于符号传统的控制,人类在相当程度上不再能够直接地面对现实,而电脑、网络的科技进步所造就的虚拟世界,正在进一步增进这种危险性。艺术不能在符号的、虚拟的进程中单向运动,它必须保护原始生命和物理实在的直接联系,从个体生命对现实的直接体验中取得非符号性的抗力,让人不断地重新感受周围世界。卡西尔在1917年形成他关于符号学思想的时候,就曾经这样写道:“认为只有人类理性才是通向认识实在的途径是不真实的,应是人类的心灵,也就是说它的全部功能和冲动,全部想象力、情感意志和逻辑思维,是它们建起了一座沟通人类灵魂和实在的桥梁,并决定和塑造了实在概念。”只有在艺术的冲动、想象、情感和思维的共同参予中,人对事物的感知才可能是个人的、原初的、直接的和完整的。正是由于生命体验参予了符号意义的生成,参予了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才能作为象征性的形式成为灵魂和实在、历史和现实沟通的中介。
  
  这就是艺术的真正的现实性。这种现实性对于绘画创作而言,体现为人与物、画家创意与材料运用之间互动生成的关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库尔贝为什么要在现实主义绘画即日常生活历史化的所谓现实性中强调,绘画材料包括颜料在内同样具有现实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触及的问题,也就是绘画的心物关系、心手关系及手工性问题。
  
  二、抽象绘画与本质的发生
  
  人类作为自然的产物,面对着一个已经诞生的世界。这一事实使许多人相信,本质即存在于这个既成的世界之中,因此他们对本质的追寻始终被实证的要求所制约。但另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世界还在不断的产生之中,并且由于人类的存在,世界的产生和精神的产生有了某种必然联系,起码,围绕人类的世界不再是纯粹自在的过程。这一事实说明,本质的不可认识性不仅在于语言等符号系统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共时的隔膜,更重要的是:尚未诞生、将要诞生和正在不断诞生的世界是人类无法作为既成的外在对象来加以研究的,这是历时性的隔膜,是使一切实证受阻的根本原因。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论述非常智慧地表达了上述认识。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不可言说的,因为它不是既成的外在对象,所以“道可道也,非常道也”。道之所以生“一”,就是世界的发生,这种发生因为人的存在,必然包含精神和对象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不断发生与相互发生的过程,必然地一分为三。用黑格尔在《逻辑学》中的看法,就是“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其中特殊性乃是包含着普遍性与呈现于个别性的中介,因此成为事物与个体的特征,这就是“二生三”而“三”以能生万物的根据。“三生万物”,乃是因为万物各有特征。尚未诞生、将要诞生和正在不断诞生的世界既然使实证受阻,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就告诉我们,人类对所谓本质的把握,只能在参与创造世界的过程之中,或者说,只能是一种直观。因此本质直观并不是对既成事物联系性的认识(哲学)和体验(美学),而是对创生过程的解悟。它只能存在于物质和精神共有的原发性和不断诞生的过程之中,只能表现为创造者不可言传的直接介入的观照与经历。因为创造过程一旦结束,我们和本质的接近已化为幻影,人面对创造的结果,已经是面对一个既成的世界,而任何对既成世界的研究都和原发性终隔一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质直观中的“本质”只是借用了传统哲学对事物内在性进行表述的期待,不等于是对本质的语言解说,本质直观是物质和精神共有的同时的诞生,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人对“本质”的真正理解和体验只存在于艺术的创造活动之中。这一过程既是物质的自然生长。又是精神的自然生长,石头要求自己永远是石头,自我要求自己永远是自我,既成的物质属性和既成的精神意向都不是本质的东西,只有精神在物质材料固有的性质前受阻,物质材料被精神固有的意向控制时,两者互相激发、共同具有的生长性才是所谓本质。此即孙周兴所言,“一方面要在存在学意义上质疑对象的自在持存性和坚固性,另一方面又要在知识学意义上否定自我的先验自明性和确定性”。所谓艺术本体不是先验的存在,也不是文化的堆积,它是被物质更新的精神世界和被精神改造的物质世界,它只存在于这样一种世界诞生的过程之中。物质和精神在接触、碰撞之中产生出更新的可能性时,也就是我们直观世界本质和人类本质的时候。
  
  三、艺术的无序性
  
  既然本质直观是物质和精神共有的诞生性,而直观又必须是人与物的直接接触和沟通——见、闻、触以及由此生成的内心感受,那么,艺术对本质的直观必然是对语言化的美学秩序的挑战。

 

【相关阅读】

抽象的来源

抽象艺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从“形式美”到“中国抽象”——由吴冠中谈起

西方抽象主义艺术纵览

王林:抽象绘画的价值何在

王林:川渝当代艺术现场考察报告

王林:“油画民族化”与艺术的本土意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