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副院长于丹教授谈艺考
艺考过热好不好呢?我们现在发现有些省份专门会有突击艺考的学校,教了学生很多考试的技巧,其实要是我说的话,艺考也不能对它抱期待值太高,其实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去选择他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些专业,当然艺术类招生会让你充满梦想,艺术类招生的好处是让一个人内在的潜力、你对这个世界的激情和想象力有最大的实现空间,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条路?你所选择的这条路跟你的未来走向之间是什么关系?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很谨慎。一方面我们欢迎大家来艺考,我也相信这会给你一个梦想的平台,让你去实现自我。另外一个方面,我也不主张过热,也不主张不符合自己志愿的事情,仅仅是为了一个虚幻的光环而去选择。
父母勿让艺术功利化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不断的触摸和发现真正的自我,他可以通过一个艺术的形式,他也可以通过一种体育的形式,甚至可以通过一种个人的爱好,都是可以的,但是你是不是触摸和发现了真正的自己。我们现在很多孩子,从四五岁学弹琴、学芭蕾、学绘画、学外语,到了七八岁上奥数班、学计算机,越学越难,但这个过程中家长是怎么教他们的呢?他们会说你好好弹琴,考级考过了就能够加分,你好好跳舞,你现在吃得了这个苦,以后上学的时候就可以拿到资格证。很多时候我很遗憾的,家长在教他这些的时候,就好象一个泥瓦匠的活、一个织布的技术,告诉他这是你的饭碗,这件事情跟你的艺术梦想没有关系、跟你的气质提升没有关系,但是是一个谋生的饭碗。这种遗憾会是什么呢?就是孩子越学越苦、越学越胆怯,而且会越学越愤怒,因为他觉得是你的梦想让我替你去完成。
因为现在的考生父母往往是60年代初出生的一批人或者是60年代中,他们有些人是没有赶上高考的,有些人是觉得我的梦想要在我孩子身上去实现,所以这种情况下逆反心理会让孩子对这种学习本身产生极大的抵触,最后会是什么样呢?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只是饲料”,很多时候不是这个世界上鲜花少了,而是我们寻找饲料的眼光越来越多,我们会把所有的审美都当成一种功利,认为鲜花的价值就是充饥而已,其实我们才遭遇了最大的尴尬,就是一个孩子除了功利的标准以外他已经失去了审美的能力,他还怎么来学艺术呢。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也会开玩笑说,我们考上来的孩子会有两派,一种是技术派,就是苦练的,还有一种是性灵派,他是自由发挥的。技术派的往往基本功特别扎实,不一定出大错,但是也不可能出大成就。而性灵派的孩子,有时候他不用功,他可能成不了了,但是如果成大器往往在这批孩子里。我一直希望用苦练当基础,但是永远不要遮蔽了他的性灵,就是让他有梦想,让他去完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