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图书修复工作印象记 2011-01-15 10:26:18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张平 点击:
我曾赴英国伦敦进行过为期两个月的工作访问。除了在大英图书馆保护部工作外,还参观了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等馆的保护部和伦敦camberwell艺术学院保护系。所到之处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科学、规范化的修复工作

 

在伦敦各馆保护部办公室、工作室的书架上,摆放着多种关于图书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刊物。有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编著的,也有保护部自己编辑的。有英国出版的,也有其它国家出版的。有年刊也有季刊。上面刊登了世界各国图书保护与修复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许多文章都详细介绍了具体的修复方法与操作过程,并附有照片加以说明,使人很容易领会。这里的科学研究风气很浓,专门研究图书保护与修复的会议、展览每年要举办数次。并且参加会议的人员已扩展到了与之相联系的相关学科。

 

当前,伦敦的图书修复工作者已将科学的保护概念溶进了实际工作当中,用科学的保护理论指导着修复工作。一切从有利于保护藏品出发,在工作中始终把修复质量放在首位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动手修复一件古籍前,先要制定修复方案。这一工作通常是由组长与修复工作者共同来完成。当准备修复那些珍稀古籍时则更为慎重。一般先要制作一个与待修复古籍装订形式及外观相同的模型,然后按照预先制定好的修复方案进行修复。无误后方开始修复古籍,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整个修复过程采用的修复方法和步骤均要求详细记录,并输入计算机存档。甚至连一些换下来的旧书皮也要与原书一起装入书套保存。这样做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可使后人能够较为详尽地了解前人所做的修复工作。二是使后人能够看到古籍的原貌。英伦各馆的保护部在工作程序上有个共同点,即全都建立了修复档案。修复工作者在修复藏品前,首先要将藏品的名称、年代、损坏情况详细记录在修复工作单上,并拍照存档。有些藏品还要提取纸张纤维进行纸张性质分析测定。修复过程及采用的修复方法和步骤均为存档内容。另外,还制定了装订工作技术标准,以此来规范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数据化。如:为了使制成的浆糊的黏度保持一致,制作浆糊时,小麦淀粉、水和温度都是严格控制的。浆糊制好后装入密封的瓶中,放入冰箱可保存三个月不变质。

 

新设备、技术的运用

 

浓厚的科学研究之风使得人们的视野大为开阔。世界上一些新的修复设备、技术及材料在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后迅速得到采用。伦敦各馆修复室里有各式各样的修复设备。有观察纸张纤维结构的显微镜;有测量纸张厚度的测厚仪;有清洗文献用的恒温清洗机;有托裱文献用的托裱机。托裱机采用的是热敏施压技术,与国内装裱字画用的装裱机工作原理相同。主要用来托裱较大形的地图和报纸类文献。据说这种修复方法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在欧洲已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大英博物馆的保护部里有一台专门用来清除文献灰尘的机器。机器的工作台面上钻有许多小孔,操作时先铺上一张较厚的干净吸水纸,然后将需要除尘的文献放到上面。少量喷水后盖上密封罩开机。利用机泵产生的负压将文献中的灰尘等赃物吸附转移到文献下面的吸水纸上。文献残破、易损的部位用薄胶皮遮挡,防止因吸力过大而损伤文献。大英博物馆的东方书画修复室是一位日本画家出资改建的,因此无论是建筑还是内部设施均为日式风格。就连装裱用的纸墙也是日本式的。纸墙用多层皮纸裱糊,外面刷上柿子汁,晒干后既不怕水又不掉色。另外,他们在修复纸张严重老化的卷轴书画作品时,修复后一般不再恢复其原来的卷轴装桢形制。只是将其装裱成镜芯装入镜框保存,这样便避免了因继续卷放而损伤画芯。维多利亚博物馆保护部采用一种高强度轻质聚乙烯的材料制作展板,将一些纸或丝织品制的质的严重老化的不适宜卷放保存的作品裱在展板上。这样做,使作品长期保持展开状态,避免了因卷放而损伤作品。为了展览方便,他们还专门为作品配制了镜框,即有利于保存,又方便了阅览。不失为保存文献的好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大英博物馆内的圆形阅览室里,有一种制作精细的活页型书夹和一种用泡沫制成的可放在阅览桌上供读者阅读时用的阅览架,其功能都是减少读者在阅览时对图书的磨损。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在图书保护方面的超前意识,即将图书保护工作的着眼点前置,做到防患于未然.。维多利亚博物馆保护部的工作人员给我看了一张美国人利用日本的造纸技术生产的修补图书时用的溜口纸。这种纸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手工纸在抄造时抄纸竹帘中竹条高度对纸浆的影响,使纸形成宽窄不一的纸条。用时只需根据补口的宽窄将不同宽度的纸条撕下即可,非常方便。而且撕下来的纸条边缘带有纤维,溜口后与书叶结合自然、牢固,质量明显优于人工裁切纸条补后的效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