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挑战体制的艺术家艾未未,通过远迁而来的大型装置作品《通》(Through,2007-2008年),再次印证了他不满现状的脾性。
中国老传统的东西被他打破、撕裂、踢开是常事。粗暴行为带着何等激烈的愤怒和深厚的厌恶,可是粉碎了物件之后,艾未未往往却又,爱心无限细腻无比地把断片拾起,用他独特的诗人眼光与逻辑,将残梁断柱拼凑重新组合成为,让人一下不知为何物的新格局。《通》,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
今年的“艺术登陆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出奇地繁忙多样,《通》虽被安排在展场的末端角落,却未见失色——作品占据了一整间房的空间,面积115平方米,高5.5米。在众群戏里仍是个显眼大块头,顺理成章成为全场的压轴。
为另个场合定制的《通》用材扼要简单——10张清朝明式方桌,和一批源自清代寺庙,却被拆得面目全非的木柱与木梁。从柱梁桐身的长度和直径猜测估计,老寺庙的正身想必也异常壮观雄伟,深褐的木色透露了原本空间的寂静雅致。想是清初近明的乡间建筑,而非晚清京城中,七彩缤纷穷奢极巧的庙宇殿堂。
传承自汉朝,甚至更早的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模式,皆靠木柱与木梁为构架,建筑才得以巍然屹立,底下供人利用的空间方可形成。经过千百年改进之后,“清代建筑营造法则”编写得更为严谨。单是上空叠起的横梁,已可顺次凭大小、位置列排为栋、梁、枋、桁、椽等,在旁侧又借用斗栱凌空叠起,打横的梁木方可承托顶上的屋脊屋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