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术品份额化付诸实践不足一年,如今国内文化产权交易所已“多足鼎立”。去年8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全国第一份“杨培江艺术品资产包”;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去年12月也推出一份“黄钢艺术品资产包”;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加紧筹建;加上天津、郑州文物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艺术品份额交易已呈星星之火之势。
艺术品金融化成趋势
当前国内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金泛滥和通胀预期,使大量资本涌入艺术品市场,因此国内外艺术品金融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10年7月,中国首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资产包《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售完成。最初以2000元一份发行的杨培江作品,目前已经涨到了3220多元,虽说半年涨幅可观,但实际交易量并不大。去年12月,深圳文交所又推出齐白石、傅抱石的两个资产包,借助大师名气以及刚上线运营的网上新系统,交易相对多了。
去年12月,中国当代艺术家黄钢的“红星和箱子系列”等作品被分成2500份在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发行,但上海套用的仍是传统产权交易的思路,只有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成员可以认购。其后,“文交所”陆续在天津、郑州等地亮相。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也将在2011年6月正式上市交易份额化发行的艺术品。“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已经有数十家,艺术品份额交易格局已基本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