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齐作品将现身威尼斯双年展 2011-03-24 10:29:49 来源:晶报 作者:彭子媚   点击:
威尼斯双年展自1894年4月22日拉开帷幕后,已经走过百余年的辉煌历史,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更是世界三大艺术展的鼻祖,这里展示着世界最新锐的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关注什么,一直是个困扰人的问题。为了引发当代人对文化的思索,策展人王林正在策展“破碎的文化=今天的人?”,希望通过14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来回答以上的问题,而这个展览的地点,则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昨天,深圳艺术家应天齐向晶报记者透露,他的作品已入选“破碎的文化=今天的人?”,并将于今年6月在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亮相。

 

威尼斯双年展自1894年4月22日拉开帷幕后,已经走过百余年的辉煌历史,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更是世界三大艺术展的鼻祖,这里展示着世界最新锐的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参展威尼斯,为什么要选用“破碎的文化=今天的人?”的主题?应天齐作为唯一参展的深圳艺术家,又是如何理解当代艺术?昨天,记者对策展人王林、艺术家应天齐进行了独家采访。

 

呈现真实的中国当代艺术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策展人王林时,他刚刚从威尼斯飞回上海机场。在这趟威尼斯行中,王林与意方策展人进行了交流,并实地考察展览场地,以便确定参展作品的篇幅大小。

 

据王林介绍,除了大家熟悉的国家馆之外,平行展也是威尼斯双年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双年展组委会的申请流程,平行展的申请者须为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因此,独立策展人王林与广东省美术馆取得联系,经过充分的前期沟通,广东美术馆同意作为主办单位牵头申请参展,不过,具体的策展布展工作则由王林及其团队负责。王林说,申请平行展的竞争非常激烈,在本届双年展中,组委会收到了来自5000多个机构递交的申请,最后仅有40余个机构获得了入场券。

 

王林说,“破碎的文化=今天的人?”的参展艺术家共有14位。如何挑选切合展览主题的艺术家作品?王林说主要考量艺术家的创作主题是否与展览一致。此外,这14位艺术家均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取得了一定成就,而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不是被拿来炒作的,他们本身不是明星化的艺术家。

 

【相关链接】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揭晓

威尼斯双年展 皮诺特又有大动作

津巴布韦将亮相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揭晓

威尼斯双年展公布主题展82位艺术家名单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火热备展

 

将“破碎的文化=今天的人?”定为本次展览的名字,王林表示希望引起当代人对文化的思索。王林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呈现,过于他者化和市场化。也就是说,我们总是根据西方人的中国想象,在展览中提供相应的符号化图像。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逐渐被国外收藏家看好,中国艺术家开始炒作手里的作品。然而,中国当代艺术的真正面貌和价值诉求,并不由这两种现象来确定。中国正处于充满矛盾的复杂社会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需要和困惑,才是当代艺术最应关注和呈现的主题。王林希望“在国际上展现中国当代艺术的真正面貌,而不能被市场化的表现所覆盖。”

 

那么,如何才能创作出具有当代艺术价值的作品?王林表示,必须且只能将中国文化历史与当今现实文化语境联系起来。“历史发展到今天,不可能以完整而系统的面貌呈现出来,一定程度上说,它是破碎的。在这样的历史情景前,当代艺术家有质疑、困惑和价值诉求,理想状态就是将这些在个体化的创作中呈现出来,引起思考,给人以不一样的启发。”

 

特立独行的深圳艺术家

 

今年3月12日起,应天齐的“世纪遗痕——应天齐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4、6、8号厅同时展出。昨天,身在北京的应天齐在电话中向晶报记者讲述作品入选双年展的心情。应天齐说,威尼斯双年展是国际性的艺术盛会,平行展不同于国家馆的地方在于,参展机构和艺术家需要经过组委会的层层评选,所以参展机会是百里挑一,非常难得的,他作为艺术家对能获得参展资格感到非常高兴。

 

早在1992年,应天齐的作品首次在深圳美术馆展出后,他便与深圳结下不解之缘。1998年,应天齐在深圳市领导的邀请下,作为引进的专家人才供职于深圳大学。应天齐对深圳人来说,并非陌生,他的“大剪纸”、“对话观澜”、“对话万科”等当代装置艺术,曾经就创作展示于我们的城市公众空间里。不过,在他成为当代艺术家之前,“版画家”是人们最爱赋予他的称号。1986年,应天齐发现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历时八年,潜心创作了32幅《西递村系列》水印版画。作品大获好评,西递村之后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徽黟县为表达对应天齐的感激,在西递村建立了“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

 

1994年,应天齐正式告别《西递村系列》,并渐渐离开版画创作,他的离开缘于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的一句话——“木刻的发明导致了本真性的混乱。”应天齐认为,机械复制极大地方便了现代生活,成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然而这对艺术来说,却是一种摧残,机械复制极大地冲击了原创性艺术。读了本雅明之后的应天齐,对版画的复制属性进行了反思。2008年,应天齐出于捍卫原创的想法,将老一辈版画家李桦先生的“怒吼吧中国”放大,易名为“我是原创”,与深圳大学数十名学子共同刻制、印制一幅作品,并在作品下沿标号1/1,然后应天齐带领大家现场毁版。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