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4-01 18:21:01 来源:99艺术网 点击:
“小红人”已经成为了吕胜中的代名词,如今只要提到吕胜中,我们脑海中便会自然浮现那个形象可爱的剪纸作品小红人儿。他也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剪”。小红人的创作初衷是寓意人们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进而引发人类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99艺术网:您当时创作这个作品的名字还记得吗?

 

吕胜中:记得,叫《腾龙醒狮》。说中国像一个醒狮,是一对门画。老师就说你应该看看民间年画怎么样处理造型跟色彩之间的关系,她就找了一些自己收藏的年画给我看,我是借了几张拿回去,看了以后就模仿人家的色彩、造型,来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调整整个画面。我就发现里面四种颜色,民间的艺人画出来感觉不是四种颜色的感觉,而是很丰富的色彩。是怎么做到的呢?以少胜多,在画面上调整颜色,以大块,小块,手法类似印象派,不是在调色板上调颜色——这很像西方印象派“点彩画法”,是让眼睛在画上面调和颜色。

 

从比较崇尚西方的现代主义绘画,开始认识到,原来传统的东西也有这些奥秘,越发觉得它很高级,认为有继续探索它的必要。从不屑于年画到之后被自己重视。80年代初,开始在山东到下乡采风,这个经历使我从对年画的学习慢慢延伸到对整个的民间艺术的兴趣。

 

后来的兴趣逐渐不只是民间艺术的形态了,而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民俗背景和每一件作品的内涵。从人类学的角度去关注它,最有效的一段时间是我在中央美院读民间美术专业研究生的时候,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全国各地采风考察,跑了十几个省,大部分是在陕北。 

 

99艺术网:还是考察中国的年画吗?

 

吕胜中:不是年画了,而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全面关注。陕北这个地方近代以来以来显得比较封闭,但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是文化中心,主流文化的渗透和陕北文化自身的封闭性有了很有意思的交融。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那做根据地的时候就有很多艺术家和文化学者采集民间艺术,像江丰、艾青曾经编了关于民间艺术的书,像古元、力群这样一些画家在那里学习民间剪纸,产生了新的创作灵感,比如古元最早的版画就是剪纸风格的,他们当时学习民间艺术,带动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

 

我当时选择陕北做采风,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基地。在那里,解读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造型表象下比较深入的内涵,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像历史的活化石,包含了许多中国文字历史上没有留下来的纹样,这些纹样就是文字。

 

另外,我也知道了造型艺术的原本是什么,这个原本实际上是艺术的本质,它是永远不变的一种东西。我们看现当代艺术感觉五花八门,实际上剥去浮华的外表,其本质是一样的。我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介入,也促成了我后来对现当代艺术的很快的掌握,它们没有什么两样。后来我经常讲的传统与当代,其实特任这本一体,只不过就是一个转身——就像我们在夜半子时的一瞬间,你说是昨天还是今天。是连接着的现象。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