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4-06 13:08:46 来源:扬子晚报 点击: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的兴起,徐悲鸿的马便以绝对主导的势头,进入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中,引领着近现代绘画的整体市场行情,成为拍卖市场的风向标。

画作见证徐悲鸿叶浅予深厚友情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的兴起,徐悲鸿的马便以绝对主导的势头,进入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中,引领着近现代绘画的整体市场行情,成为拍卖市场的风向标。十几年的时间里,出现在拍场的“真马”“假马”岂止上千。真是铺天盖地,鱼目混珠。难怪廖静文先生要感慨:难得见到一幅真迹!

 

此幅奔马图上有款识:浅予道长雅教。此画浮出水面的背后,是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徐悲鸿与第一任国画系主任叶浅予的深厚友谊。徐悲鸿与叶浅予的关系甚笃,1944年。叶浅予于重庆举办“旅印画展”,徐悲鸿兴奋不已,当场定购叶两幅舞蹈人物画,撰文称“国画中如此高手,五百年来,仅有仇十洲、吴友如两人而已”;“中国此时倘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大时代之来临了!”对艺术家的最高赞许溢于言表。1947年,北平发生“倒徐运动”时,叶浅予站出来支持徐悲鸿。在那个指鹿为马的年代,友情的最高境界也无非如此。两人书画往来的背后,当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而方先生的收藏经也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能够淘到这样的精品,需要眼力也需要胆量。再三追问之下,“深藏不露”的他透露了自己的收藏经:盯名家精品,一旦看准,就不惜代价。2000年的时候,他甚至把自己的一套别墅卖了96万元,转而买进了《石渠宝笈》著录的一件精品。当然,不惜重金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练眼力,数十年来,他一直把精力花在研究中国传统书画上。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