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都适应不了官场规则 2011-05-06 09:26: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吴志维 杨杰 点击:
不同于建立在地震遗址上的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小镇”成都安仁镇,有一座汶川地震博物馆,它收藏了近10万件来自“5.12”地震现场和抗震救灾期间的各类藏品:温家宝总理在救灾现场使用的话筒、邱光华机组直升机的残骸及其日记遗物、“背妻男”吴加芳的摩托车……这些藏品,每一件背后,都有一

震撼日记 再现民族记忆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由“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知识馆构成,共30多个展厅。

 

“震撼5.12-6.12日记”馆以日记的形式,将地震当天至震后一月每天的图片、实物、感人语录、诗歌作品等以日记的形式展现。该馆还设有子弟兵、民众救援、学校和重建等专题展厅。

 

该馆现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邱光华《飞行日记》、地震后第一只到达映秀的救援冲锋舟、抗震救灾英雄李月的遗物、十五勇士空降茂县用过的降落伞,温家宝总理在“5•12”抗震救灾中使用的话筒、军用地图,“同心同力重建家园”美国密歇根州华侨签名簿等地震后评出的所有十件国家一级文物均出自这里。

 

邱光华机组执行救灾任务而不幸失事,樊建川闻讯后当即决定:“一定要找到他们的遗物,珍藏起来”。由于路途艰险,他专门聘请组织了一支长期从事登山探险的队伍上山搜寻。“我当时叮嘱他们一定要多寻找纸质的物品。”经过三天连夜赶路,探险队员在飞机残骸中找到了邱光华的飞行日记。手掌大小的本子,绿皮,被火烧得有些破损,封面签名被雨水侵蚀,只能看见模糊字迹。

 

樊建川说,收集抗震救灾文物就是跟时间赛跑,要是再晚点,这本日记都不知会埋在哪里。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