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索尔:曾梵志的近祖 2011-05-16 10:39:20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吴永强 点击:
曾梵志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之一,在以往20年间以其极具张力的绘画作品享誉国际艺坛。不断演变的风格和图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批评家和收藏家持续研究和跟踪的对象。解读曾梵志的作品风格来源,是本文最重要的目的。

Entry of Christ Into Brussels, 1889

 

曾梵志作品解析——曾梵志的手与埃贡•希尔的手

恩索尔(James Ensor 1860-1949)创造了一种人人戴着假面的场景——拥挤、癫狂;热热闹闹之中,总是脱不开与冷漠的联系。可是,他的态度却是冷嘲热讽的。他的作品表现了对眼前这个人间地狱的唾弃。那是含着苦味的笑,是黑色幽默的最早图画。

 

恩索尔生于比利时的海滨城市奥斯顿德,父亲是一个被放逐的英国人,母亲是佛兰德斯人的后裔。恩索尔于1877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1880年代初连续在布鲁塞尔和巴黎沙龙展出作品。从这时起,他的作品就带有恐怖和抑郁的气息。当他用嘲弄的主题和粗野的形式作画时,不仅沙龙,甚至连“第20”这样的前卫组织也认为他太过分了,拒绝展出他的作品。尽管如此,他却坚持了这种令大家感到不可思议的风格,一生中少有变化。

 

其实,在佛兰德斯传统中,恩索尔的艺术一点都不令人奇怪,假如我们还没有忘记博什、老彼得·勃吕盖尔的话,就可以捉摸到一条线索。恩索尔又是爱伦·坡(Edger Allan Poe)小说和波德莱尔诗歌的热心读者。他喜欢让自己被带点恐怖的神秘所吸引;同时他深知这些恐怖不过是一个幻想,他知道那后面的空虚;但他并不马上挑破,反而正正经经地向你转述着这些恐怖。于是,我们看到了他那独特的画面。例如,在《令人惊骇的面具》(1883)中,一个人带着面具悄悄推门进来,突然发现里面坐着一个同样戴了面具的人。双方都想吓一吓对方,结果倒是把自己吓了一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