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2011-06-29 14:27:20 来源:新视觉 作者:韩凤石 点击:
艺术应该以什么方式介入社会?在应天齐看来这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东方的或是中国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需要反思的问题。应天齐的作品正是向西方、向整个世界宣告,中国当代艺术正逐步建立自己的体系,而不是一些简单的符号而已。

遗痕沧桑影像装置在威尼斯展出

 

遵循着心灵的线索去开凿

 

记者:我们知道《世纪遗痕》创作经历至少5年的时间,特别好奇一点就是这么久的创作遵循着什么样的一个精神脉络?

 

应天齐:我觉得每一个创新和每一个探索,他都像一个孕育一个新的生命一样,他是慢慢的成型的,尤其是你要做一个就是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我想大家关注我的世纪遗痕,可能因为创作的另类和独特。从混合材料的角度来看,多数呈现的是抽象的东西,我们反而做成很具像的感觉;或者很多混合材料的创作不大追求这种形式上的严谨,而我还特别计较形式上的美,但是这种形式美已经和吴冠中说的“形式美”不是一回事了。此外,我创作的主题还牵涉了与历史的关系,和现实的关系,这样一个整体的思考。这个过程就像山开矿一样,拿个小锤子一点点的凿,渐渐的见到一点光,最后豁然开朗。所以,不可能是在一两天之内,甚至在一两年之内,一做就是一大批作品。

 

记者:因为你把握了大体的精神方向,就不会走弯路,会有自己的主干,沿着他去凿。慢慢往前推进。

 

应天齐:比方说我曾经用大块的黑去衬托,后期我就完全不用黑色;我曾经很计较抽象的空间构成,到最后就根本也不计较了。这些都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所以理论家在探讨我作品的时候,都跟我说,应天齐你的可能性太大了,你铺开了很多线索,就是每一条线索都给你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只是完全遵循着自己心灵的线索在做,就没有问题,那么,只要你的心灵在变化,你的艺术就会在变化。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记者:“剥落”是一个动词,作品中我们处处可见剥落的痕迹,你是想通过视觉语言来传达“剥落”这个动作吗?剥落的痕迹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涵义吗?

 

应天齐:我觉得这些开裂的墙面,以及那些即将要掉下来的石灰,特别具有一种震撼力,感觉你用手指轻轻碰一下就掉了。这种感觉是我在视觉传递的时候尽量要去做的,所以很多人很想去抠我的画,但是肯定是抠不掉的,我有技术处理。它是非常结实的,但是我制造的感觉是马上掉下来的感觉,这是我视觉上的一个处理。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你造成这种视觉的幻觉,是想告诉人们其实这些文化遗存是很脆弱的。

 

应天齐:对,非常脆弱。而且我们伤害他很容易,很粗暴的、很随意的用石灰去涂抹,就把它掩盖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