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艺术家冉-卡泽:一场生活与艺术的游戏 2011-07-06 16:52:00 来源: 北京晨报 作者: 张硕 点击:
树被“关进”笼子、自行车“吞下”大蟒蛇、白玉兰树结出形似白领的“果实”……很难想象,这些充满幽默感和想象力的作品能够作为公共艺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色列籍的荷兰艺术家冉-卡泽以自己的观察,在生活和艺术之间编排出一种游戏,这些作品既是对现实生活的逃离,又表达了现代人对大自然的向往

艺术家冉-卡泽的公共空间艺术品

 

树被“关进”笼子、自行车“吞下”大蟒蛇、白玉兰树结出形似白领的“果实”……很难想象,这些充满幽默感和想象力的作品能够作为公共艺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色列籍的荷兰艺术家冉-卡泽以自己的观察,在生活和艺术之间编排出一种游戏,这些作品既是对现实生活的逃离,又表达了现代人对大自然的向往。

 

今年1月,冉-卡泽获得荷兰皇家视觉艺术、设计与建筑基金赞助,来中国进行为期半年的艺术驻扎研究。在六个月的工作生活即将结束时,他做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分享着自己做公共艺术的种种感受。

 

1问:如何去亲近大自然?

 

公共艺术品必须是一成不变的吗?在某个城市火车站附近的中央广场上,卡泽先生做了一个生态艺术作品:一棵小树被关在笼子里。四季交迭和树的自然成长,使这个作品常变常新。卡泽说:“每天会有很多人路过那里,大家可以慢慢感受它一点一滴的变化。”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跟自然有了距离,这样一来,人们只能看到办公室里点缀的绿色植物。”卡泽找到日本北部一个建在森林中的办公室,“想要来这里办公,你必须先花十分钟走入这个有蛇和狐狸出没的森林,然后才会发现这样一个纯露天的办公场所。当然,这样的办公环境也会随着四季的更替而变化。”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工作当然不错,不过要是真放在日常生活中,恐怕很难实现,但这表达了艺术家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

 

2问:如何从自然中借景?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曾说,建筑的意义就在于让自然环境最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卡泽十分认同这个观点,“安藤忠雄做的一所日本现代美术馆的设计,就是试图做一种消失的建筑,让大自然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环境。我们可以看到从美术馆入口开始,就有自然元素的递进和过渡,慢慢进入到建筑空间。”卡泽认为,这是对自然的一种“借景”,他还以此为灵感制作了一件艺术作品,“所谓借景,就是从自然中提取某一种元素,然后对它进行解读,并进行再生产,我的作品是把树干‘伪装’成箭的样子,让它从自然中‘射向’人工建筑空间。”

 

3问:如何与城市相匹配?

 

“我认为公共雕塑的责任就在于给某一个地方赋予标记,给那里一个定义,让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在荷兰一座新兴城市的扩建工程中,有个地方很像农庄。为了让它更像这个新兴城市的市中心,卡泽在市中心的入口处做了一个标志。这个有着奇怪外形的雕塑,乍一看让人很费解,却有许多小朋友在旁边玩耍。卡泽解释说:“村庄里原来有蛇,城市改建工程使自行车遍布每个角落,所以我做了一个自行车把大蟒蛇吞下去的场景,这是我从《小王子》中获取的灵感。”

 

4问:如何根据环境创作?

 

在上海,卡泽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雕塑。雕塑所在地是原来上海造船厂的入口,周围是浦东著名的金融中心,包括上海金融街的一期工程以及紧邻黄浦江的双子塔。卡泽以白玉兰树为原型,让树结出许多人参果一样的果实,大小不同。“白玉兰是上海市花,结出的果实意指上海的白领们。”

 

卡泽还给位于上海金融中心的一家会所做了一座雕塑。为了营造会所的概念,卡泽在雕塑的银山上做了两个人物。有意思的是,如果朝会所方向看,感觉是大人环抱着小孩儿,如果朝着城市方向看,则是小孩儿搂着大人。卡泽说,做这个雕塑的初衷就是为了挡住会所前的通风井,“通风井非常煞风景,又没办法挪走,只能在通风井的门口造个山,把它挡起来。”

 

5问:如何对待不同理解?

 

对许多艺术家来说,权衡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需求方的要求,是件很困难的事,“从技术层面来说,一件作品,特别是公共雕塑,要好看,还要保证10年、20年的使用期。从视觉艺术角度看,作品的灵感可以来源于任何地方,我们也要打开思路,接受各种意见和批评,权衡其是否会帮助创作。”

 

面对一件艺术品,不仅仅是需求方会对作品的含义产生误解,即使是大众,也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作品产生各种各样的理解。对此,作者是否愿意以文字或讲解的方式,表达创作初衷呢?“不管是画家、雕塑家,还是音乐家,他们的作品传达出的含义,对观众来说是不定的。”卡泽说,如果有人看到作品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艺术家只需要回答“对”、“很好”、“没错”。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