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中国艺术基金元年”的2010年,2011年的艺术基金更是厚积薄发、再接再厉,国内的艺术基金在资本的召唤下呼之欲出,来势凶猛。2011年4月,新成立的“中融信托之邦文传家宝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更是给投资者带来“高回报、低时限”的冲击,资金门槛100万,预期收益率10%,投资期限仅为12个月,预计发行半个月的6000万人民币的募集作业在发行当日便被认购完毕。
这一状况虽然喜了一部分只求调动更多社会资源进入的拍卖行和画廊主们,却愁了另一些视艺术为金融投资者不可撼动之学术领地的批评家们。不同于艺术品的收藏,艺术基金是纯逐利的产品。而从艺术与金融跨界的那天开始,关于各种金融形式的负面新闻从未中断,从“艺术股票”到“艺术基金”,这个似乎狭小又私密的艺术圈里,至今也不太欢迎外来客的加入。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随着退出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发展,可以说,今年与去年相比,艺术品投资基金非但没有在艺术金融化的一些负面新闻下变得低调或放慢脚步,反而更具爆发性地发展起来。”
2011年艺术基金百家争鸣
2011上半年刚过,艺术品投资者的名单上,艺术基金的数量并非一只一只地在增长,艺术金融化的负面新闻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试图挤进“艺术圈”的投资者们。国投信托的官网上显示,国投在上半年分别发行了三只基金,募资规模总共达到5亿左右,募集作业基本上都是当天完成。德美艺嘉在上半年也发行了一只包含18位油画家和7位国画家作品的艺术基金,基金募集5000万人民币。
而投资者名单上对于艺术基金和基金公司所在地的选择,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北京。与中信信托合作的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继去年的两只艺术基金后,杏石系列基金今年上半年更是追加了七只,规模分别从2000万到5000万人民币。
今年5月,北京同鑫汇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与招商银行合作,在厦门举办了首届海峡西岸艺术品投资论坛。其复文艺术品基金选择了厦门作为注册地,同鑫汇的执行合伙人、首席投资官陈展告诉记者,他们发现福建的投资者有一定的艺术品投资基础。对于同鑫汇所认为的福建投资者具备的“艺术品投资基础”,在艺术与资本上孰轻孰重,陈展补充道:“当然,对于私募投资基金这种金融产品的理解还需要时间去推广,我们对投资者作了一对一的拜访,目前签订意向书的认购金额已经接近1个亿,并将在今年7月31日结束首期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