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桂:艺术品金融化对投资市场的影响解析 2011-08-20 13:50:20 来源:中国文物网 点击:
2011年8月7日上午9时,由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华夏遗珍组委会主办的CACIF2011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于北京北辰洲际酒店拉开帷幕。此次论坛的主题为“艺术品金融化时代”的收藏与投资,各界人士及专家学者均出席论坛现场,共享艺术品收藏、投资理财的相关理论知识、成

主持人:谢谢朱主席的精彩发言,接下来有请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合作部总监秦昌桂先生就艺术品金融化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影响进行解析!

 

秦昌桂:大家好!很感谢主办单位给我提供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两个关键词:艺术品和金融化。尽管现在由美国的债务危机,国内的动车追尾等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能够在这里讨论这两个关键词的话题,就意味着我们是太平盛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我这个PPT右下角的标,是我们中经社控股的标志,是做国家金融信息平台的,简称新华08,中经控股是新华08的建设和运营主题,这是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我这个资料是来源于中国银行VIP的中银思想刊物当中的数据,欧洲艺术基金会的权威报告,在2010年《全球艺术市场危机与复苏》当中提到,中国2010年的拍卖总额近60亿欧元,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为全球艺术品拍卖,包括油画、装置、雕塑、素描、摄影和艺术品以及版画贡献了33%的份额,击败了美国的30%和法国的5%,就这样就说明全球有180亿艺术品拍卖的价值,中国占1/3。中国有4位艺术家跻身于世界十大作品最畅销的艺术家,齐白石列名第二位,张大千第四位,徐悲鸿第八位,傅抱石第九位。中国有六位当代艺术家跻身全世界十大最畅销的当代艺术家行列,这是当代艺术家全球前十位的艺术家当中,有六位是中国的。现代的艺术家里面,10位里面有4位是中国的。大家看到有一个区别,就是现代的艺术家他们都是画国画的。虽然徐悲鸿先生也画油画,但是它的作品还是以中国画为主。当代艺术家这6名全是画油画的,画当代艺术的,这是一个来源于刊物的数据。

 

我本人经历的一个数据,1983年我参加林散之老先生的一个书法讲座,当时主办人跟大家说,林先生来带了十幅自己的作品,大家要捧捧场把它买下来,主办人本人花了60块钱买了两幅,就希望大家买人买一幅,30块钱一幅,就这样,举办人几乎自己买了三幅,还有一幅没有处理掉,这是83年。当时我在现场看,林老讲书法,他写字不像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书法家动作很大,他在那里很平静,胸有千山万壑,落于笔端这种状态。他当时讲凡病可医,俗病难医。这个俗病怎么医?他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功在书外。到了1995年,我本人非常喜欢书法,喜欢林散之先生的字,花了9千块钱买了一幅,这9千块钱,12年翻了300倍。到了2008年,这一幅字就有人给我出钱到8万块钱,13年翻了8.9倍。最近我的这幅字画商找我要,出的价钱是80万。可以想,从83年是30块钱一幅字,到95年我自己花9千块钱买,从83年的30块钱到2011年总共是27年是翻了26000多倍。可以想像,在83年如果存款30块钱,我想这里有很多银行家,他可能能够算出来,我估计也就100块钱,可能100块钱还到不了。

 

由于艺术品的价值和增长的投资性,就引来了众多的话题和众多人的关注。我们现在讲几个关键词:

 

第一艺术品。艺术品是什么?我个人这样理解,是通过人的智慧和技能生产出来的,是满足人的视觉需要的,人的智慧和技能生产出来,有音乐和其他的艺术门类,但是这个艺术品是满足视觉感官享受的一个客观的物体,是存在的,是一个实体的东西。包括中国画、书法、绘画,绘画里面包括油画、版画,这是架上艺术,摄影、装置,装置是当代艺术,是一个组合的观念,以及实用艺术品,现在实用艺术品也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有一种功能,不完全是欣赏,还有一种功能,比如紫砂壶可以喝水,花瓶可以插花,陶瓷、玉雕可以作为首饰,有功能,这是我理解的艺术品,艺术品是一个富人玩的游戏。现在大家在讨论收藏,讨论金融化,是因为我们太平盛世,如果是动乱,经济萧条,最不值钱的可能是艺术品,这个就像生活必需品,像米饭、面条和粮食。我曾经说过,一个农民两卡车的土豆也换不来毕加索画的两个土豆,比几卡车还值钱,这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一定是高于物质层面的价值。因为艺术是满足人精神需要的,是个大艺术。吴冠中先生说过,大艺术是感人心魄,小艺术是赏心悦目,小艺术你看着很舒服,满足你的感官的,大艺术是震撼你的心灵的。现在有很多把艺术品归类很复杂,把文物也归类成艺术品,把稀缺的资源,比如一个翡翠是一个原石,是稀缺资源,不是艺术品,它巧夺天工,它就是天工,没有人的智慧和技能加工,它赋予人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它是稀缺资源。还有的和田玉等等,但是经过人的加工,有人的创造力在里面,它就成为了艺术品。

 

第二收藏。收藏不完全是属于一种投资行为,是由于保护和喜欢为目的,它珍贵,收藏的人一旦拥有,一般不是拿去交换,他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更注重于价值和价格的合理性。像一些机构,比如故宫博物馆都是专业性的来收购艺术品的,中国民俗馆收回来之后不可能再去卖,是一直拥有。

 

第三投资。投资就不一样了,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它和爱好和主张没有关系,完全是为了盈利,就是为了赚钱,只要赚钱他就去,他未必懂这个东西,也不需要专业性,也不需要非专业,不管这些问题,就是为了逐利而去,这些逐利而去就会出现什么问题?大家说小偷入室偷东西的第一件事做什么?他不是找你的保险柜,也不是找你的金银财宝,他第一件事是找窗子和门在哪里,找完以后才开始偷东西。所以投资就有这个特点,必须想到的是退出机制,我怎么赚钱。所以他要比较增值空间是多少,在什么时候买这张画,买这些艺术品,赚多少钱之后我能走掉,他考量的是这个问题,不是考量这个价值是多少。你比如说我花1千万买,值不值?这个东西能不能到2千万或者15000万,如果能到了他就走,由于这个投资,带来的就是金融化。

 

第四金融化。金融化所谓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他通过资金融通的手段进行艺术品投资的状态是金融化,各自的理解不一样,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金融化有典当的业务,就是用典当这些,一张纸为什么值一千万,就是因为它的艺术品价值已经得到了社会市场的认可,用真实的货币,真金白银换这张纸。你买一亿的艺术品,和房子按揭基本上是一个概念,如果能够拆分,就是横向的金融业务的状态。由于高回报率目前已经成为投资理财关注的焦点。我个人认为,艺术品金融化如果有流业务,是纵向的和横向的出现的话,我们的投资者就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理解。银行是可以破产的,为什么现在有一些业务,一张画拆分一万份,这张画可能值多少万,多少亿大家还去买,根本原因是什么?由于逐利的行为,他考虑你就是政府办的,我的钱丢不了,他就永远敢去买。再加上按照物权是不可拆分的,这张画1万,我不能撕一个角下来,你是政府,你是公家,你是工商局注册的。所以我们的投资者对于银行的信赖是源于对于国家和政府的信赖,政府和银行更多的担心个人投资者的损失。但是现在对股市上说大家可以接受了,刚开始股市的时候有很多人赔钱了到政府闹事,他觉得炒股赔钱了。如果我们的金融机构面临着破产,这一只股拆分了,横向的纵向的,可能就能够推进。同时银行业对于艺术品价值的认知,对于抵押物,特别是我们大的国有银行是一个很难的关口,因为专业的支持分两个,包括艺术品价值和市场价值,艺术品价值未必就具有市场价值。梵高当年的画,他的生活非常艰辛,穷困潦倒,他的价值今天才呈现出来,艺术总是站在社会的前沿。大家知道80年代末有艺术品回流现象,这就预示着中国的经济已经要跨越西方,跨越美国,因为艺术品开始回流了,老百姓有钱了,原来在中国买的,他现在又卖给中国人了,艺术品总是站在前沿的,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创新领域。

 

【相关阅读】

【视频】“艺术品金融化时代”的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举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