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保险:市场巨大 缘何停滞不前 2011-08-27 09:18: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莉萍 点击:
随着国内艺术品保险需求的不断增长,围绕着艺术品保险的配套环节缺失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鉴定评估环节缺少具备主体资格的第三方机构;风险管控环节缺乏市场经验,没有数据支持;出险后,艺术品修复领域空白等都影响着国内的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个故宫“碎瓷门”,凸显出中国艺术品市场保险工具的缺位。

 

随着国内艺术品保险需求的不断增长,围绕着艺术品保险的配套环节缺失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鉴定评估环节缺少具备主体资格的第三方机构;风险管控环节缺乏市场经验,没有数据支持;出险后,艺术品修复领域空白等都影响着国内的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

 

承保前:第三方机构主体资格必须明晰

 

日前,成都文交所从第二个资产包《翰墨长安》开始引入保险机制,平安财产保险四川分公司为资产包提供保险服务,保额为6000万元的艺术品保险协议。“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对资产包的价值进行评估,保单的金额就是资产包的评估价值。保费由组包方承担,保险责任涵盖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盗窃、烟熏、污染、自动喷淋水损、恶意破坏等风险。”成都文交所运营总监王小峰说。

 

作为成都文交所的保险顾问,金诚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彭矩华表示,艺术品保险,投保之前的鉴定评估是最大的难题,也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出现争议较多的环节。“在对《翰墨长安》投保前,如何鉴定评估是我们几方共同约定的。承保前先由组包方委托鉴定,我们要求由具备省级以上资质的鉴定机构完成。因为文交所目前推出的都是当代艺术品,艺术家本人可以对艺术品的真伪作出鉴定,确真环节较容易。而艺术品估值则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结果必须符合艺术家目前市场价格的定位,不能过度偏离市场价值。评估结果先交由文交所把关,之后再由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审核。”

 

第三方机构的权威性和资质也困扰着艺术品保险业务的开展。“目前国内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很少。比如文化部的鉴定中心、省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但这些机构都是事业单位,他们存在法律主体模糊的问题,一旦鉴定评估出现差错引发纠纷,他们没有能力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对于艺术品保险来说,第三方机构应该是经过工商部门注册的法人机构——专家鉴定,鉴定报告由公司出具,主体资格明晰。”彭矩华认为,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在鉴定评估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都说自己权威,但现在国家没有认定机构来认定何为权威?谁是权威?”

 

艺术品的保额一般包括艺术品市场价值、风险系数、保险公司运作费用三个方面。“《翰墨长安》6000万元的保额属于定值保险,是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双方共同协商确定的金额。”

 

保期内:风险管控、防损服务缺乏经验

 

据易画廊渠道总监蔡汉宏透露,易画廊目前还没有对艺术品保险,国内画廊几乎没有涉及保险业务,对艺术品进行投保的大多是展览的境外主办方,而且购买的也是海外保险公司的艺术保险。“我们有一次去国外办展览,在运输环节曾有国外保险公司做过短期保险,在国外做展览,运输过程必须买保险。”由于风险管控缺乏市场经验,没有数据参考,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有限,缺乏再保险公司的支持,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艺术品的保险费率很难界定。风险系数越大,保险公司在承保理赔过程中所需支付的费用就越多。国际上艺术品保险费率在1%左右。他们有完善的鉴定估值体系和信用机制,保险公司几乎对所有艺术作品做100%的保险。国内还做不到,已有的短期的艺术品运输险的保险费率很低,一般是千分之几,承保期在几天至几个月之间。同时国内相关机构对艺术品保险的反应也比较冷淡。”据彭矩华介绍,目前他们涉及的门类包括书画、陶瓷、紫砂壶等,“各门类的费率有所差异。比如在保管存放环节,玉器、紫砂壶的风险系数很低,器物多不怕水、耐高温,而书画存放对潮湿度和温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