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的最好和最差 2011-09-16 14:29:46 来源:ARTINFO 作者:欧美琳 申舶良 译 点击:
“上海当代(ShContemporary)”,即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于上周末落下帷幕,期间有不错的交易,亦实现了其新任总监——温文尔雅的马西莫·Massimo Torrigiani)低调的目标——成为中国大陆最好最专业的当代艺术博览会。

2011 ShContemporary现场

2011 ShContemporary现场
 

“上海当代(ShContemporary)”,即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于上周末落下帷幕,期间有不错的交易,亦实现了其新任总监——温文尔雅的马西莫·Massimo Torrigiani)低调的目标——成为中国大陆最好最专业的当代艺术博览会。经过数年的“下坡路”,“上海当代”如今已无法重新成为那些准备在中国大陆挂牌成立的中国或亚洲画廊的风向标了。

 

苛刻者会指出托里贾尼的愿望缺乏前巴塞尔艺博会(Art Basel)总监洛伦佐·鲁道夫(Lorenzo Rudolf)于2007年发起此艺博会时的雄心壮志。然而正如托里贾尼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诙谐地谈到的,此艺博会的构想已遭到“原罪”玷污——即将此艺博会想象为国际画廊在中国大陆的“前哨”,而非以本土艺术情境为基础的展示。

 

且不说其“灵魂”是否已不洁净,“上海当代”不久便遭遇双重麻烦,首先是2008年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的成立结束了上海的全球愿景,而后全球经济危机令全世界的市场都冷若冰霜。当尘埃落定,上海或任何中国大陆的城市都无疑无法与作为天然商业中心的香港相抗衡。这座“海港城”不向艺术征税,并有着国际商家更熟悉的法律体系,如今便成为从苏富比和佳士得到高古轩(Gagosian)和白立方(White Cube)等国际艺术玩家们的不二之选。

 

而中国大陆无疑需要一个自己的高品质当代艺术博览会,至少对2011年来说确是如此,马西莫·托里贾尼已令“上海当代”胜过其在北京的两大对手,成为无冕之王。北京作为大多数中国重要画廊、艺术家和机构的所在地,有着全部的天然优势。然而这一宏业在几年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推出一个成功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之后,创办者们分道扬镳,2006年,这一宏业以分为两大相互较量的艺博会而告终——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和艺术北京博览会(Art Beijing)。两大博览会自此便在每年春天大唱对台戏。这并未令北京的价值翻番,反倒是两者相加会有多项抵消。

 

“上海当代”展望未来时面临的大问题,乃是是否有充足的理由证明一个在中国大陆的大型当代艺术博览会是必要的。爱挑刺儿的人们会指出,严肃藏家们可以选择到香港国际艺术展或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Taipei)这种成熟的区域性艺博会,或是干脆就到画廊或艺术家手上直接买画,这也司空见惯。何必去一个本土的艺博会呢?

 

与香港国际艺术展或首届“上海当代”的情况相比,本届“上海当代”中的交易自然算不上火爆,然而许多画廊都传来不错的捷报。许多本土的商家都表达了明年再来的愿望——包括上海首屈一指的詹姆斯·科恩(James Cohan)画廊,经过2010年的缺席后在托里贾尼的劝说下参加了今年的艺博会。詹姆斯·科恩画廊展示了一系列本土和国际作品,并参照市场情况对作品进行了精心挑选。没有一件作品超过3万美元,大量的销售回报也确实不负此心,其中包括上海本土雕塑艺术家王燮达Arthur Solway)指出该艺博会“复兴的能量”,并很高兴其相信此艺博会“极佳”的态度被“上海当代”的官方新闻稿引用。他对ARTINFO称已做了“足够的”交易来保证来年的运营。

 

与此同时,北京的顶级画廊北京公社(由冷林执掌,他也是佩斯北京的负责人)在缺席“上海当代”两年后也来“试水”。该画廊卖出为数不多的几件作品,包括艺术新秀王光乐的两幅令人沉迷的抽象画作和马秋莎的一件影像新作。北京公社却尚在考虑明年是否还来参加。

 

整场艺博会中最突出的纪录无疑是精明的台湾大未来·耿画廊,此前这家画廊在北京和台北老家的艺博会上的出色表现令这毫不新奇,展位上90%的作品售出,包括台湾和中国大陆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在1万至10万美元之间。台湾艺术家Chen Chun-Hao获得了最多关注,他以临摹的方式建构中国山水画超尘脱俗的意境,用的不是水墨而是数以百计的微型“蚊钉”。画廊主耿桂英卖掉了带来上海的全部Chen Chun-Hao作品,包括一幅以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为原本的惊艳之作,价格大约17.8万美元。其同道大未来林舍画廊的生意也相当不错,展位上各路艺术家的各种价格的作品都有成交,在开幕当晚以400万人民币售出大陆艺术家刘炜的静物画《苹果沙发(Apple Sofa,意译)》(2010),以及价位在12万人民币以内的数位台湾艺术新秀的作品。

 

本届“上海当代”有90家画廊参展,尽管远不及香港国际艺术展260家画廊参展)和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124家画廊参展)这样的市场先锋,在中国大陆的艺博会中却是最高纪录了。展览期间有约3.3万人参观,差不多是香港国际艺术展上人海数目的一半,然而比起台北和北京的情况来毫不逊色。且不论那些统计数字,任何踏访上海的人都知道这座城市极少令人失望——至少在纯物质层面是如此。甚至就在画廊主、媒体和看热闹的人们在开幕前日簇拥在上海展览中心的平台拭目以待慢慢进行的交易时,那光焰耀人的天际线便自然地令我们惊奇。我们边走边聊,不久便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华丽的“婚礼蛋糕”中,那是当年装饰精美的中苏友好大厦。而这当然是上海无形的优势——有着亚洲最棒的城市景观之一,很多游客都挡不住这个诱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