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远游》 水墨纸本/立轴
131×32cm 1935年作
出版:《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馆藏书画作品集》,P104,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0年。
画中之虾栩栩如生,留白处皆是水域,无墨处更意味饱满。虽然没有“莲叶何田田,江南可采莲”的景况,但老人跋中的“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荷叶戏(东)西”却令这首诗歌浮现于脑海,增添活泼情趣。王朝闻在《再读齐白石的画》中说:“较之准确,他更注意神似……力图表现出对象最精彩最动人的东西。……“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形象才是诗意的形象。”
谢稚柳《花石幽禽图》
设色纸本/镜心 68×35cm
出版:《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馆藏书画作品集》,P188,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0年。
谢稚柳在这幅《秋葵》中题道:苦篁斋写生用宋人法。两宋是专业画家占主导地位的时期,花鸟画基本以双勾填彩、深入刻画为主,是中国画中写实与著色表现的高峰。所以两宋绘画是学习双勾花鸟画的最佳范本。世纪初,倡导宋元绘画的先驱者金城,提出将“行家画”的功力与“文人画”的气韵相结合的理想,这一理想在谢稚柳、张大千、陈少梅、陆俨少等人身上,得到了真正的实现。
谢稚柳初学花鸟画时,以取法宋人双勾花卉的明代大画家陈老莲为师,后放弃陈老莲,追踪宣和体,开始直接学习宋人的双勾花卉。在这幅《秋葵》中,画面右上角伸开两枝花朵,几组阔叶掩映其间,工整细笔,设色古雅,婉丽幽闲,散发出宋人院体绘画特有的蕴藉。深厚繁复的点染,凝练沉稳的勾勒,正是题跋中所说的“写生用宋人法”。从清雅谨严的花朵和小鸟的描绘,到潇洒豪迈的山岩落墨,工写兼俱,神彩飞扬,温文典雅的笔调像宋人小词一样含蓄内敛,隽永脱俗,可谓曲尽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