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斌:生长中的中国新绘画 2011-11-10 17:34:57 来源:新浪微博 作者:沈其斌 点击:
国外的现当代绘画发展了100多年,有着深厚的传统,因此在当代绘画领域他们比较成熟和深入,而中国当代绘画处在一个时代之交,因此有很多可能性。共性是体现创新性、当下性。差异是文化背景的不一致导致审美和价值的差异。

梁皓sama :向@沈其斌 提问:您如何定义“新绘画”?举办本次展览的目的是什么?

 

沈其斌:不同于传统的审美和经验,也不同于既有的艺术样式和方法,体现当代人审美特色和创新样式的新的绘画。举办此次展览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来审视和探讨中国新绘画的可能和方向。

 

凶猛的大斌 :对 @沈其斌 提问:在当代绘画中被学术界和评论界,越来越多的提到或者隐性强调了的观念化与符号化的问题在当代绘画中愈发明显,而作为绘画本身所应该具有的画面性却被淡化或者搁置。请问沈先生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两者熟重熟轻?绘画的观赏性与作品的观念又哪个更重要?

 

沈其斌:观念化是当代绘画中最核心的要素,视觉符号化是绘画的永恒命题,这两者时间无需对立,而应有效统一。

 

辛娟 :向@沈其斌 提问:新绘画的背景是怎样的?

 

沈其斌:提出中国新绘画一是针对中国原有的传统审美样式,二是针对中国当代绘画符号化和图像化的趋势,推动以当代中国式审美和当代价值观有效结合的一种新的绘画潮流。

 

岳路平 :向@沈其斌 提问:作为资本界和艺术界的两栖明星,中国民营美术馆制度的创建者,请问,您认为,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政策”语境下,民营资本应如何作为?另外,相较意大利文艺复兴、英国维多利亚铁腕下的文化繁荣、美国二战后外交型文化创新,您觉得当前中国最适合借鉴哪种模式?

 

沈其斌:资本介入文化是时代的趋势,作为民营资本来介入是最好的时机,只是要真正落实在文化产业化这样一个基点上。 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的,中国必须探索出适合自身文化特点和需要的文化方式。

 

上湖流动美术馆 :向@沈其斌 提问:作为#上湖流动美术馆#的总策划,你在北京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可以而且应该有一种,即区别于宋庄、798模式,又区别于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体制模式的艺术生产流通模式,您打造了“艺术超超市”、“香花石艺术基金”等极具创新性的产品,您能说说您心目中的艺术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沈其斌:艺术应成为社会价值链中重要的载体,因此我也在创造实现艺术价值链的新模式。

 

冉冉小怪兽 :向@沈其斌 提问:您认为中国的“新绘画”与国外的“新绘画”有哪些共性与区别?

 

沈其斌:国外的现当代绘画发展了100多年,有着深厚的传统,因此在当代绘画领域他们比较成熟和深入,而中国当代绘画处在一个时代之交,因此有很多可能性。共性是体现创新性、当下性。差异是文化背景的不一致导致审美和价值的差异。

 

大艺篆 :向@沈其斌 提问:对于八零后的年轻艺术家做展览,您作为策展人有什么建议?

 

沈其斌:让艺术真实的反映你们的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不要过于陷入艺术目的论和工具化。

 

未綄待续--- :向@沈其斌 提问:当代艺术在当代中国史如何体现的呢?您能简单谈谈吗?

 

沈其斌:当代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和时代印记,她正是用艺术的方式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所以是整个时代历史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_徐_彬 :向@沈其斌 提问:您觉得艺术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家?

 

沈其斌: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人,是一个正常的人,而不应该是一个异类。当然做艺术需要综合的艺术素养。

 

李郑琅 :向@沈其斌 提问: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艺术行业队伍,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沈其斌:平平常常做艺术,踏踏实实来生活。

 

黄花玲 :向@沈其斌 提问:当代艺术有很多人是看不懂的,作为策展人,您感觉应该怎样引导?

 

沈其斌:当代艺术过于脱离大众,一方面是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太强,另一方面是广大民众艺术的教育严重缺乏,所以之间有很大的隔阂,所有这些需要通过教育、艺术展示、收藏以及市场等来拉近当代艺术与公众的距离。

 

明艳平 :向@沈其斌 提问: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机构负责人、资本操作者等这些角色转换过程中您有什么感想?

 

沈其斌:对我而言,艺术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艺术是信仰,是宗教,第二阶段艺术是中药,是疗伤,第三阶段艺术是慈善,是帮助千千万万的年轻艺术家。随之我自己的身份也发生变化。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