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不应是文物仓库——别让收藏成“冷藏” 2011-11-25 17:42: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王俊 刘莎莎 点击:
公共博物馆离公众可否更近?引入基金会能否扭转民间博物馆困境?学术研究和公共文化服务对博物馆来说孰重孰轻……昨天,在深圳举行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馆长论坛上,这些触动中国文博事业神经的话题引发了来自全国的近40位博物馆馆长的热论。

别让收藏成“冷藏”

 

公共博物馆离公众可否更近?引入基金会能否扭转民间博物馆困境?学术研究和公共文化服务对博物馆来说孰重孰轻……昨天,在深圳举行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馆长论坛上,这些触动中国文博事业神经的话题引发了来自全国的近40位博物馆馆长的热论。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脉,城市博物馆正面临着娱乐化消费甚嚣尘上、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全新考验。在机遇与困境并存的背景下,博物馆如何继续放低身姿,才能真正让文物走向大众;如何吸引公众注意力,才让馆藏不至于变成“冷藏”。种种忧思,牵系着中国文博事业的明天。

 

博物馆不应是“文物仓库”

 

20%的人每年能抽出4—6小时参观博物馆, 38%的人全年在博物馆的逗留时间不足两小时,还有约40%的人从未走进过博物馆。这是中国博物馆学会今年初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了博物馆面临的严峻现实。

 

“时至今日,博物馆尚未成为国内大众文化消费的主角!” 此次来深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张柏表示。虽然如今博物馆的硬件建设在全国如雨后春笋,然而,混乱的定位和软件建设的严重落后却令这种密集“开花”的态势显得盲目。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石金鸣指出,特色是城市博物馆的立身之本,博物馆不应只是一座存放文物的“仓库”,而应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他说:“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而城市博物馆就是对城市独特精神气质的提炼和总结。”

 

多年老面孔的展品、说教灌输式的解说方式、“守株待兔”的静态展示方法、绝对不能动手不能拍照的死板规定等,令许多博物馆与观众的需求越来越脱节,尤其在中小城市尤为明显。

 

湖州博物馆馆长潘林荣对记者透露,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该馆为少儿观众准备了卡通化的观展指引,在展品介绍中不仅有专业描述,也有观众感言,“使出浑身解数”让文物贴近市民。“唯有如此,博物馆才有望走出‘仓库看门人’式的尴尬。”潘林荣说。

 

虚拟博物馆是柄双刃剑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如何让博物馆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为公众服务,同样受到与会馆长们的高度关注。

 

“使用新兴科技手段,更好地与公众沟通,是未来中国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大趋势。”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说。筹建中的上海历史博物馆新馆,就将引进移动互联数据平台,用手机就可以将馆藏文物精华“一手在握”。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