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后份额化时代的文交所策略 2011-11-30 09:04:1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西沐 点击:
目前,后份额化时代是一种概念,眼下看来已快成现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后份额化时代文交所的运营策略,需要认真研究。这是一篇很久以前的文章,在2011中国艺术品投资与收藏高峰论坛上发布过有关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对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取向仍有意义。

4.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不断不断推动完善了退出机制。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中,会存在一些影响交易正常进行的因素。如遇政策原因导致的禁止交易,交易所将设置两种上市艺术品退出办法。一是根据共有人公约,由交易所代全体份额持有人处置上市艺术品,交易所可以通过公开拍卖形式将上市艺术品变现后按照持有人持有份额比例进行分配。二是在艺术品上市前,交易所与发行商签订的上市发行协议中规定:由于政策风险而导致禁止交易的,我们在规则中将约定由发行商会员以发行价格回购上市的艺术品。正常交易,根据不同条件,按照有关管理办法进行退市。

 

5.艺术品份额化推进了大众参与艺术品交易的进程。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旨在建立不同于画廊和拍卖行的艺术品交易“三级市场”,为繁荣文化艺术品市场,让更多投资人关注艺术、了解艺术品,分享艺术品投资收益,上市的艺术品拆分的份数应按标的物的发行价进行合理拆分,此举有利于打破艺术品交易的小众化局面,降低投资门槛,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6.艺术品份额化推动了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当下,文交所的有效监管仍是“短板”。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期,需要大胆创新,积极引导,少走弯路。监管的作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借鉴已有成熟市场的经验来辅导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就成为当务之急。目前,信息披露不充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政府必须适时从法律上确定文交所的属性是否属于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继而确定监管机关或机构,制定全国统一的管理办法,明确监管规定,有效防范风险。

 

7.以推动国家战略与规划制定为抓手不断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尽快制定中国艺术品份额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中国艺术品份额化发展的战略步骤与不同步骤中的重点问题,在把控艺术品份额化发展规律与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中国艺术品份额化的发展目标、定位、布局及战略措施。整合资本的力量,进一步掌控艺术品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作为一种交易制度创新对后份额化时代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对民族艺术发展,特别是艺术品市场发展问题,需要有利于创新的推动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其实,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问题虽然愈积愈多,愈来愈尖锐,但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依靠创新,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但创新的基本取向我们似乎可以界定为:

 

1.大众化、社会化、资本化参与的格局;

2.发掘消费需求的基本趋向;

3.完善并推动建立退出机制的动力;

4.有利于建立平台化的价值发现机制;

5.有利于艺术品市场文化的培育与风险意识的养成;

6.有利于推动管理及支撑体系建设;

7.关注标的物的基本特性来设计与规划交易模式;

8. 有利于国家文化战略的达成与市场环境的塑造。

 

当然还有一条最为重要的,那就是如何将好事做好。如果一项创新形式是好的与有生命力的,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没做好,或出现的大的失误,在环境趋紧时,这项创新就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夭折。当下,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实践,让我们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

 

后份额化时代,文交所不再仅仅只是份额化交易的平台,更多的可能是更为广阔的社会化、大众化资本平台,可能这一视角的转变,会将份额化所形成的平台经验,演绎更多、更灿烂的艺术资本发展的故事。因此,后份额化交易时代,面对经历探索与实验的交易平台,让文交所的运营更加有序与规范,对艺术品市场发展及艺术品资本市场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做大、做强中国艺术金融产业。
 

 


【编辑:易小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